咨询次数:8
咨询费用:1500元
案例类别:个人成长
运用的技术:精神分析
案例简述:
咨询经过:
沉默~访:我们还是换个话题吧,这好像很沉重。咨:又想逃走了?访:你好像在逼我~咨:你说是在逼你吗?是我逼着你成长吗?访:哦!不是。咨:你的成长跟我有什么关系吗?访:没有!是我自己想成长。但是我困惑,我想让你给一个方法。咨:没有方法,即便有方法,对你也没有用,因为你并没有真的想改变。访:我感觉无路可走。咨:你没有动力,指给你路你不走也相当于没路。你有动力,不指给你路,你自己走就是一条路。访:我还是希望你给我一个方向。咨:好吧!那我告诉你:只能靠你自己,咨询师只是一个见证者。访:你给我见证和信心就好!咨:只能给你见证,信心来自于你自己改变的决心~
沉默~~~访:咱们换个话题吧!太沉重了~咨:想成长,又想轻松!哪里有这等好事?
时间到了今天就到此结束吧。
经验感想:
总结与体验:第一次体验精神动力性的咨询风格。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首先确立自我的位置:我只是一面镜子,一个路标,我给与来访者的回馈就是时刻让来访者能够看到他自己的位置。既要不跟来访者卷入,又要时时跟进。他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给他树一面镜子。让来访者不管向哪个方向逃避,都能够看到自己真实的状态。因此不得不认真地来面对自己。这个案例中,来访者处于一个依赖状态,心理年龄处于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不愿承担责任,又不能够单独和自己相处。来访者的症状,恰恰是其内在心理动力的体现。因为有症状,单位领导不敢给他重任,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承担责任。因为有症状,就可以需要家人陪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依赖。甚至在前几次提到和父母分开居住,来访者存在主观拒绝,声称和父母分开就是不孝。这些都是拒绝分离的表现。在这次咨询中,作为咨询师单刀直入,直奔其症状背后的心理学动力,让其看到他所处的位置。当其体验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幼儿的时候,接下来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确咨询的目的。是真的想成长,还是想通过咨询这种形式来强化自己是病患者的身份从而逃避成长的责任。显然这个来访者的内心并没有做好成长的准备。他想从对药物的依赖转换到对咨询师的依赖。形式上变了,实质上没有变。而且曾经长期做过催眠疗法、脱敏疗法均以失败告终。这就是来访者在把责任推给咨询师或者心理学方法,以此来解脱自己动不了的责任。所以在这次的咨询中,就明确提出来,咨询师不为你负任何责任,咨询师只是见证者而已。成长与否决定于来访者,成长的力度来自于来访者的决心。甚至成长方法的有效性也决定于来访者的决心。患者在此处感觉有被逼迫,感觉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这就是这次咨询的意义所在。
来访者必须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是真的想成长还是只想换个方式推脱责任。让来访者确认自己的意愿也是咨询的目的之一。
评论(4)
雄**
很有收获,感谢分享
踏**
谢谢李老师这段时间的陪伴与用心体察
水**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h**
李志梅很棒,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