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向以华生先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先驱们致敬
2019-10-10   1763次阅读   6个赞

接触到行为主义流派时,当时是颇为震惊的。刺激S和反应R,就那么赤果果的建立了联系?人的思维在哪里?

 

后来又学习了认知学派中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激发事件A,经由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产生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C。顿时感觉找到了组织,这才是我一直认可的理论嘛。

 

在后续的学习中,又得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先生,其婚姻生活并不如何幸福,教育子女也算不上如何成功。其宣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也有些过于武断了,完全无视人的天赋,肯定是有问题的嘛。至此,我对行为主义流派,彻底失去信心。

 

现在想想,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我自身的原因吧。我从小就身体不好,脑子好——所以选择做心理咨询师——思维基本上都在行动之前,五十米的路程,也会考虑下走哪条路线更近。最经典的一次经历:我给一个下属安排工作,我边说边想,我边说他边做;我说完已经产生了新的想法,我说完他已经做完了。

 

后来随着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行为主义的SR理论,是有其合理之处的,是伟大的理论之一。我应该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向行为主义的先驱们道歉——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在意。

 

入驻平台一个月以来,也已经接触到了许多案例。我发现,SR理论及行为主义后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能解释太多的问题,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了。

 

ABC理论没有错,SR理论也没有错,甚至他们都并不矛盾。他们只是各有各的适用领域而已。在SR理论中,当事人也并非没有思维加入,而是当事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逻辑惯性,这种惯性使得当事人直接完成了从S到R,或者说从A到C的过程。他们没有意识到B的存在,但B其实是存在的。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针对这个逻辑惯性,去改变它,去建立ABC,但等到新的ABC建立后,B其实又会逐渐被无视的。

 

而且还有一些情况,当事人并不能很好的建立思维T,去控制整个SR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心直口快”,“我也不想说,可控制不住”,甚至许多神经症或疑似神经症的症状。这时候,行为主义的理论就更加有效一些了。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来取代原有的条件反射,将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此,再次向诸位行为主义先驱们致敬,你们的学生之一,一个微不足道的咨询师,会努力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发扬光大,服务于民。

 

求关注!求关注!求关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侵权联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6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