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1937),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在1932年出版了《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也译作《自卑与超越》。
这篇文章就是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在书的扉页写道“本书谨献给人类大家庭,但愿家人们能够通过这些篇章更好的理解自我”。
全书讨论的议题范围比较广,共分为十二章,每章的主题依次为生命的意义、灵与肉、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境、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个体和社会、爱情和婚姻。
2 对心理学的几个理解
作为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书中多个地方提到了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定义。
阿德勒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理解分析我们各种心理反应的学科,这种心理反应产生于我们的感官受到刺激后的反应。
阿德勒认为心理学可以让我去了解一个人,但是了解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要倾听关于一个人的完整故事,要经常保持对一个人判断的怀疑。
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如果我们没有看到作为大象的一个整体,我们通过触碰而感受到的都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所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去理解一个人,必须要细心理解一个人细微行为传达的含义,包括走路的样子、打招呼,笑等内容。
阿德勒认为心理学就是对一个人合作力缺乏的理解,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关注他人和合作。
心理学要做的事情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各种不同的“意义”,知晓这些意义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乃至命运的。
这里的意义指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所领悟的生命意义。
3 全书的几个观点
在书中,阿德勒提出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类到职业、社会与性这个三个主题之中。
阿德勒提出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
因此,生命的意义不为环境所决定,我们通过赋予环境的含义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决定孩子行为的不是他们的经历,而是他们从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在书中,阿德勒举了“生理缺陷”、“溺爱”和“忽视”这三种通常会导致个体对生命意义的错误解读的例子。
然后他提到,影响心智的并非缺陷本身,而是儿童对缺陷、对自己未来成长道路的态度。
书中提到,阿德勒对于个体行为和心理反应所能够实现的心理目标尤其感兴趣。
比如在对焦虑的分析中,阿德勒认为儿童的焦虑表现可能是因为孩子发现一旦表现出焦虑,父母就可以被受到有效的控制,儿童就可以得到父母的陪伴、帮助和支持。
所以孩子的焦虑反应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引起父母关注、获得父母关爱的目的。
关于一个人个性的看法,阿德勒认为在人生的最初四五年里,一个人固定的生活方式已经成型,并且具有相应的情绪、身体习惯和特质。
在第五年的最后,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已经定型。
不过,这些内容日后可能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前提在于个体能够摆脱童年时形成的错误观点的约束。
在书中,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结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急需要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这就是一种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也表现为一个人在面对困境而无法成功解决的情况。
尽管对于人类来说,存在自卑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自卑感可以为改善人类的处境提供动力,但是自卑情结与自卑感不同,自卑情结是一种成长不良的结果。
4 对读者的几点启示
阿德勒心理学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
在阿德勒看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身的个性性格而遇到生活适应问题,我们不能仅针对症状表现对症下药 ,而是要找出他们在选择生活方式时犯下的错误,找出他们对自己个人经历的解读方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面对环境和身体影响时采取的应对方式。
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当我们碰到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很差劲,在学校的表现很糟糕时候,通常我们会想着去给这个学生做辅导以提高学习成绩,或者指导其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但是实际上,这个学生的行为目标可能就是想让老师难受,或者可能是想引起老师对自己关注,而糟糕的学习表现可以让这个学生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育者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去改变这个孩子的行为目标。随着目标的改变,其心理习惯和态度也会随着改变。
阿德勒在书中尤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观念对养育儿童的目标影响巨大。
他认为母亲通常是最早和孩子发展合作,并教会孩子合作的一个对象,当孩子学会与母亲的合作之后,母亲的任务应该是继续教导孩子将这种合作的能力扩展到与父亲、再扩展到与其他人,与外在社会的合作。
对于心理工作者来说,心理治疗也是一场有关合作的练习和考验,只有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才可能获得治疗的成功。
所谓真心诚意就是必须学会将心比心、见其所见、闻其所闻。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