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沒說出的話最重要
2020-03-05   2398次阅读   1个赞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心裡的想法,對方應該會知道,「我們都是親人、都這麼好了,這些事情他"應該"會了解的,即使我不說,他"應該"會懂得。」我們常假設對方擁有高超的讀心術,且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對方"應該"都會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而這樣的現象最容易出現被我們視為很重要的關係中,如:親情、愛情等。然而,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一對被社會福利單位轉介的父子出現在我眼前,小威(獨子)目前就讀國中二年級,身材中等,皮膚被太陽塗的黑黑的,看起來是個喜歡玩樂、活蹦亂跳的小孩,眼神透漏微微恐懼,顯得畏畏縮縮;阿賢(父親)目前在工廠上班,高高壯壯,留著短短鬍渣,眉眼中透露些許防衛,隱藏在非常有禮貌與畢恭畢敬的應對中。

這是一對具有家暴歷史的單親家庭,媽媽因受不了阿賢長期酗酒問題而離婚,不過現仍與媽媽有所聯繫,小威有時候還會去媽媽家住幾晚,和媽媽的關係還算不錯。

初次見面,在禮貌性握手與介紹下,我決定先分開了解,給彼此舒服自在的空間。「只是教小孩而已,會有那麼嚴重嗎?」阿賢說著。會談一開始,阿賢似乎急著為自己辯駁,其中隱藏著些許防衛和合理化,我有點擔心後續合作會是什麼樣子。「教小孩這樣不對嗎?還被通報,你看現在社會上這麼多被寵壞的小孩,你應該都看過這些新聞,一推打人、殺人新聞。如果你不教小孩,以後就變成那樣。現在搞得管教小孩是我的錯,還需要來這裡……」阿賢的抱怨話語中隱藏著對小威未來的期待與擔憂,且心中憤恨不平,明明做了一件自認對的事情,為什麼最後需要被"懲罰"?

問起小威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阿賢繼續道著「學校成績前幾名啦,我叫他要再多努力,好好讀書,要拚資優班,之後找個養活自己的工作。跟同學相處方面我不擔心,他有很多朋友。不過他身邊有個朋友,家境不錯,可是那個小孩對父母很不禮貌。」我回應著「這一點好像令你特別在意喔。」阿賢皺著眉頭「我擔心他會跟著學壞,對父母大小聲,他現在就會這樣。」「當小威這樣對你說話的時候,你一定很生氣又難過吧。」阿賢沒有回應這句話,繼續說著「他們還會一起去公園打球,那邊有時候會聚集一群抽菸的國中生,一看就知道是混混,我已經跟他說過了,但是他就是要去那邊玩,怎麼講都講不聽。」阿賢心中被一股恐懼感佔住了,很擔心小威的未來和品行。會談接近尾聲,我將這樣的假設默默地放在心裡,好奇著與小威的會談會如何進展。

小威靜靜地走進來、坐下,自我介紹完後,我好奇地問著「你知道今天你跟爸爸怎麼會來到這裡嗎?」「我知道,因為爸爸打我,我的腳跟臉都有瘀青。」小威看著我,臉上的瘀青淡淡的,似乎退了不少。「發生什麼事了?感覺被爸爸打得很嚴重,那個時候你一定很害怕喔。」小威哭了,「爸爸很愛生氣、喝酒,然後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打人,我最討厭他了,有時候還會身體有酒味的來學校接我,我朋友都笑他是酒鬼……」。小威拭著眼淚繼續說「對不起,我很愛哭,可是我覺得很丟臉,我不喜歡他們這樣說他。」雖然小威覺得爸爸的舉止令他很不堪,不過小威仍不捨爸爸對無理的言論對待,「你不僅覺得丟臉,還替爸爸覺得難過啊。」小威靜靜地說「反正我對他已經沒有期待了,我覺得他以前脾氣比較好。你覺得他有可能變回以前那樣嗎?不過我也不期待了啦。」聽到小威如此說法,內心放心不少。在親子諮商中,主要希望找尋對彼此關係的期盼與希望,依據此期待找出互相的平衡點,在一個以愛、包容、接納與學習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彈性、適切的互動關係,我也是秉持這樣的觀念看待阿賢與小威。「你剛剛問我的那句話,你好像想過很多次喔,你好希望爸爸可以回到以前那樣溫柔。」「嗯……我不知道。」將這個期待重新放回小威身上。

在暴力的家庭關係中,衝突的互動模式破壞了原本包容與慈愛的家庭氛圍,也毀滅了家庭成員對彼此的信任。然而,正值青春期的青年,正處在一個建立模範與自我認同的重要時刻,除了來自同儕的學習與模仿外,家庭成員彼此價值觀的同化與調適也舉足輕重。不管多麼令人難過的互動關係,都有它最原初令人吸引與興奮之處,儘管阿賢與小威至今處在緊張的關係,並難以想像會有好轉的一天,不過在幾次的會談中,聽見互相對彼此所保持的期待時,我思索著他們如何溝通這些內心的想法與感受?

「我們很少講這些啦,講這些要幹嘛,都已經這麼大了,他一定知道啊。」阿賢直率的回應。多數家庭中的父母很少將內心的關心與讚美說給孩子聽,並習慣的以責備、打罵的方式呈現,甚而有些父母會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受傷,這容易使原本珍貴的愛變形。父母常以為鼓勵與讚美已經習以為常,鼓勵與讚美已經習以為常,並認為隨著孩子長大後,相形變得沒那麼重要。然而,孩子渴望從父母獲得的肯定不曾間斷。這件事情真實地在小威的回應中可以看見,「我會幫忙打掃家、拖地,也會把客廳整理的很乾淨。」「哇~你也幫家裡做了好多事情,真是不容易啊!」「對啊,因為我只是想要爸爸稱讚我而已。」孩子做了件好事,希望身為父母的看在眼中,並說在口中,孩子逐漸在生活中透過自己與重要他人互動的回饋形塑自我,父母的疼愛與鼓勵對孩子的自尊與自信的建立何其重要。

這樣的觀念與態度需教導父母並重新建立,因此,在後續的會談裡,花了些許時間與阿賢討論父母親子教養技巧、適切的回應、明確的鼓勵等等,並在後續的治療中,將阿賢與小威共同納入,進行親子會談。儘管在這些會談裡,阿賢對小威的回應與鼓勵猶如學步嬰兒般跌跌撞撞,不過看見阿賢會私下與我討論之前給予的親職教育單張內容,我彷彿看見了之前重新放回小威身上的希望,逐漸明亮。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