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好人徐姑姑,会是好丈夫吗?
2020-05-08   2970次阅读   4个赞

这次继续以《安家》为例,进行人物分析。

原谅我看的电视剧比较少,电影看的更多点,但电影因为时长原因,可收集的信息会相对少点。当然,也可以试试。以后再说吧。

 

我们今天来试着分析一下《安家》的男主:好男人徐姑姑。

现在大家常常喜欢谈“人设”,《安家》里面人设最好的人物是谁?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首先会提到徐姑姑吧。

从外表上来说:徐姑姑高大、帅气,衣着品味不俗。

从性格上来说:徐姑姑善良、体贴,善解人意。

从人际上来说:徐姑姑态度温和,乐于助人,几乎与身边每个人都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从能力来说:徐姑姑有学识,会赚钱,甚至还烧了一手好菜。

就算是比家世,徐姑姑也横扫一大片人。

综合来看,从人设上来说,好男人徐姑姑几乎找不到缺陷。实在要说不足,那就是婚史,徐姑姑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但显然,这段婚姻的失败,其妻子张乘乘是要负主要原因的。因为她触犯到了婚姻的底线:出轨。这是他们俩这段婚姻走向终结的主要原因。

 

 

从编剧的角度,张乘乘是必须退出与徐姑姑的婚姻的,不然,女主房似锦怎么办而给张乘乘安排一个出轨事件是最好的,如此基本无合好可能,情节的推进再无后顾之忧

不过咱们今天就不去讨论张乘乘了,只说徐姑姑。

随着徐姑姑第一段婚姻的结束,婚恋市场又迎来了一位钻石王老五。

那么,好男人徐姑姑会不会是一个好丈夫呢?在他的第一段婚姻里,他有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呢?先来讨论剧中的一个情节吧。

这个情节发生在对每一对步入婚姻的新人都非常重要的时刻。是的,就是那个徐姑姑与张乘乘的结婚仪式中,徐姑姑几次接客户电话的情节。

 

 

在那个婚礼现场中,“交换婚戒”和“接吻”,这两个原本最为庄重的时刻,被徐姑姑接的两通电话给打乱了。而最后,好男人徐姑姑居然因为客户“要求第一时间看房子”,而选择了丢下张乘乘去陪客户看房

来,抛开主角光环,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情节发生在自己的结婚仪式上,你作何感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乘乘倒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即使是和徐姑姑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听她翻旧帐,说过丈夫什么坏话,不是吗?

吵架时,就事论事,不翻旧帐,是合格夫妻必备素养之一。

好了,回到这个令人无语的时刻,关于自己“关键时刻接电话,甚至离场”这一不合时宜的举动,徐姑姑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公司规定。

可问题是徐姑姑真的是一个墨守成规,并时刻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狂吗?事实上,不仅徐姑姑不是,整个静安门店都不是。当然,房似锦除外,她本来就是后来者。关于她,咱们下次再说。

不是为了公司规定,那就是为了不让客户失望了。这倒是挺符合徐姑姑“好人”的人设。

可是“客户”,这是一个多么宽泛的概念啊。如果只要是“客户”的要求,徐姑姑就是不顾一切地去满足,那是不是意味着,在张乘乘的婚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抢走她丈夫的时间和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客户。

记不记得我们曾经在其他文章中说过,任何东西归根到底都是资源,包括时间和关心。要关心那么多人的徐姑姑,还有多少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关心别人的徐姑姑,还剩下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妻子?

我们不知道,因为张乘乘没说过,我们也听过张乘乘的类似抱怨。从这点来说,张乘乘是不是也并非一无是处?

 

 

当然,我们这个会客厅,毕竟是个说故事,聊心理的地方。那就让我们顺着这条线,顺便和大家谈谈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能交许多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从心理学角度,会建议大家遵守四个原则。结合徐姑姑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两个原则和大家聊聊。

首先是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所有的喜欢,其实都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简单说,就是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

其次是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实际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换句话说,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的选择。

这两个原则告诉我们,大家对徐姑姑的喜欢其实是有前提的。

首先是因为他让身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重视。什么叫重视?因为认为重要,所以认真对待。可是,所有的认真都是要花时间的。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是你重视的地方。徐姑姑重视那么多人,他还有多少时间用来重视自己的妻子呢?

其次,很多人在与他的交往中应该是有收获。比如帮邻里看孩子,比如帮功阿姨带狗,比如把自己的单子分给门店里的其他人等等,大小不一。而这些或多或少的收获也都是需要花费徐姑姑的时间、精力,甚至是对个人利益的放弃。要不然,为什么房店长不把单子分给别人呢?

 

 

《安家》的编剧是从徐姑姑的角度来写剧情,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徐姑姑的“一面之辞”。如果换个编剧,把主角光环给了张乘乘,也许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样子。具体场景可以按照你和闺蜜抱怨丈夫不着家时说的话来展开想象。

说到这,同样也说个生活实例。

记得有一回,和一群小年轻聊天。几个小姑娘说到单位的一位年轻的男同事时,个个都赞不绝口。

说他热心,不管谁有困难,只要叫他,他一定会帮。说他大方,大家出去玩,总是他付帐。说他周到,出个差,还给小姑娘们每个人都带份小礼物。

小姑娘们都说,这么好的男人居然还没谈朋友的,一定要给他介绍个好姑娘。

我调侃:你们这里不都是现成的好姑娘吗?那么好的男孩别错过了啊。

有意思的事发生了。

小姑娘们几乎异口同声:

“那不行,找他做老公,会被气死的。”

“整天忙别人的事去了,家里不要管的吗?”

“大手大脚,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原来是这样啊,小姑娘们年纪不大,也没学过心理学,但活得清楚明白得很。好人不等于好丈夫。

别人家的老公和自己家的老公,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好男人徐姑姑,会是好丈夫吗?

我们还可以通过徐姑姑离婚后的表现,对他展开更深入的分析。不过篇幅会有点长,可以考虑另作一文。

 

 

当然,好男人徐姑姑依然是个好男人。他依然会照顾身边每个人,依然会让人觉得很温暖,他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只是,这么温暖的好男人,是不是个好丈夫呢?以前的张乘乘也许知道,以后,大概需要房似锦来回答了。外人肯定是说不清的。毕竟,婚姻这东西,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不相同,实在无法用公式或定律来衡量。好不好,只有身处婚姻里的人自己才知道。

影视剧里的爱情和婚姻更是如此,因为还有考虑剧情的推进和商业收益。我等吃瓜群众,图个热闹罢了。如果能从中有所启发,倒是额外的收获了

而此刻,通过对徐姑姑的分析而得到的收获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多重身份,要把每个身份都处理好是需要进行平衡的。因为任何东西都是资源,包括无形的时间和心中的爱。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身份上倾注过多,必然会在其他身份上有所缺失。哪怕是拥有“完美人设”的徐姑姑也不例外。

了解并牢记这点,能够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跳出自我的良好感觉,进行自我觉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