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组织历来十分重视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少有条件的单位专门设置了EAP 项目部,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干部员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长期在央企从事EAP咨询及党建思想文化工作,有十多年的心理学学习实践经验,笔者注意到,个别单位因为缺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支持,心理疏导机制形同虚设,致使心理疏导步入了误区,甚至整体EAP工作流于形式。
误区一,把同情当共情。
时常会听说,某单位某某工作人员极富同情心,经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做群众工作。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员工遇到难事、困惑,内心彷徨、苦闷,找人倾诉、宣泄本是正常举动,若一味地表达同情,无形中会加重其心理压力,造成更大的情绪负担。尤其是面对原则性问题,道德冲突、现实冲突本就让当事者内心异常痛苦,若过度同情无异于雪上加霜,于事无补。与同情不同,共情是对对方情绪态度的认可,并不是对其观点、看法的认同。合理使用共情技术,能让倾诉者感到自身被认可、被接纳,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误区二,一个药方治百病。
生理疾病讲究的是对症治疗,该消炎的消炎,该抗病毒的抗病毒,该手术的手术。面对心理问题亦应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模式、待人处事的方式各异,受挫时的反应千差万别,做心理疏导自然也不能“一个药方治百病”,有的适于认知治疗、有的需要行为疗法、有的则要采取深度催眠。当今心理学流派众多、疗法多样,究竟该采用哪种办法亦或是合二为一,都没有定法,唯有找准个案的症结,对症施治,才是良策、上策。
误区三,心理疏导被神化。
说到底,心理疏导只是一种辅助的工作手段,对严重心理疾病难以奏效,需要心理治疗师提供支持和帮助,遇到一些政策性问题时,发挥的作用和效力也是十分有限,仅凭心理疏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各级组织从多层面提供切实帮助。
笔者以为,要走出误区,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心理学态度,切实加强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心理学应用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员工群众服务、服好务。525心理网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