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代表了一种教育现象
兰彻-“放养”式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他的样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独立思考,勇敢表达,敢于提出质疑,且充满魅力。但实际生活中的家长却很难培养出这个效果,因为没有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给孩子自己负责任的机会。有时家长一味放养孩子提倡天性教育,孩子犯错后,父母却抗下一切后果,孩子眼里的世界没有责任,没有思考,只有我说了算。天性教育提倡的是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教育,是信任,是耐心,是接纳,但又有多少人做饭呢?归其原因,也就是我们育塔汇所做的事,帮着这些缺乏教育理念,不会正确运用教育方式的父母,让他们可以正确教育出优秀孩子。
法罕:传统教育
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在生活中不关注孩子的需求,永远认为儿子是没有决策能力的,自己会为孩子设计好人生的路,用着感动自己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着爱,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更多的在照顾父母的情绪,背负了一个家庭的梦想,家人之间没有办法建立有效平等的沟通。所以也没有办法让父亲一下子接受孩子做一个野外摄影师这样的工作。最后我们看到与家人化解矛盾解开心扉。但前提是他自己在高压之下依旧在热爱摄影,去拍去学,这种热爱是对自己的理解,能得到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也是他自己的付出。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家人的不支持,所以有了自我放弃的借口。把一切责任推给环境,所有问题永远是自己的问题。机会只就给那些准备好的人。
查尔图-应试教育
他内心充满自卑,害怕否定,虽然影片没有提及他的家庭,但从他对学习的厌恶中可以感受到,从小他的家庭一定关注的是成绩而非他,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学习只是他的的工具,获得价值感,获得认可的工具,同时也是折磨他青春的噩梦。最后他总唱起学习无用的歌谣就是在报复学习为他带来的苦难。应试教育固然可以让知识改变命运,但附属品也会让人憎恨知识。
乔伊-被压死的骆驼
像乔伊一样的人太多了,我国清华北大自杀率也很高,他爱他的父母,社会的压力,文化的压力让他没有办法面对父母的失望,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过失。原声家庭中带来的完美主义倾向最终化为愧疚,使他走上了极端。这是教育的悲剧,这是家庭的悲剧,这是全人类的悲剧。
栾邱-社会最底层
我们没有理由责怪他信神,没有理由责怪他不自信,每当镜头转在他家,都是黑白的,穷人的世界不配有颜色,何谈尊严?自小他感受到的就是对命运的无力,对生命的无奈,他太害怕失败了,因为他输不起。有重病的父亲,有待嫁的姐姐。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有机会参加面试,而真正让他成功的,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接纳自我的那种体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体验向死而生的过程,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没能那么好运。他的命运告诉我们,无论家庭环境是多么不如意,我们的人生都没有被确定,都可以改变,在我们无助的时候乞求神明,不如拍拍自己的心,告诉自己,我可以接受一切结果,因为那将使我更强大。一个强大的灵魂会照亮一群灵魂。改变就在当下,人生有无限可能。
教授-成长与年纪无关
每个人都会做自己经历的囚徒,无论学历高低,无论年长与否。跳出思维的怪圈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我们总害怕在关系中有冲突出现而打破平衡,因此安抚价值观冲突比思考它背后的本质更重要。教授没有质疑过自己的行为吗?一定有,我想正因为质疑过,所以更没办法接受,如果接受了就代表他逼死了儿子,接受了就代表他不配这根太空笔,与兰彻斗智斗勇的4年中,冲突,矛盾,成长,在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他才彻彻底底明白了,理解了他老师的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终于可以在最后放下输赢,而接纳犯错的自己,可以放手那根太空笔的同时也放下了心中的我执,把实事求是探索知识精神传递下去,把接纳与希望传递下去。
电影引发我的思考~
1.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2.传统教育需要尊重个体差异
3.应试教育的副作用大部分情况下是恨“知识”
4.每个人都可能是教育的牺牲品
5.对弱势群体来说的教育是单选题
6.成长不在于学历与年纪,而是那些很多个一瞬间的思考。。。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