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科普)
2021-05-07   5432次阅读   8个赞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日本:在东日本大地震后独自生活最后去世,由警察负责处理的人,从2011年至2020年的约10年间共有614人。按年份来看,呈增加趋势。2017年90人、2018年99人,进一步增加。警察厅对3县警的报告进行了统计。可以认为大多数死于伴随地震灾害的“孤独死”。

 

中国:有些人的房子在地震中化为废墟,有些人的房子永远埋在地下,后来政府建设了新居住地。曾经的老家,有的人再也没去过。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找不到老家位置,所以没有去,而是不想再看到过去场景了。

 

人们总是为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们感到惋惜、心痛,可其实,那些在灾难中失去的亲人的幸存者也急需关心,甚至他们的幸存本身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

尤其对那些亲人全部去世,只有自己还活着的人来说。

深深的孤独常常深入内心,虽然咱们国家还没有明确对于灾后“孤独死”的统计,但通过汶川地震中被埋地下长达76小时的小说家李西闽的话可以窥见一二

“早些年,我经常在黑夜里从噩梦中惊醒,惊惧已经深入骨髓。身体的伤还在疼痛,内心的伤口,永无法弥合。”

“那些生命中的色彩似乎和我无关——活着,很无奈,也很愧疚……我背负着许多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苟活下来。”

———《十年,结束或者开始》.李西闽

 

生存和成功的意志已经被压垮和挫败了...现在到了这一个时刻,所有的东西都停止了发光...———Shneridman,1987,p.57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被心理学界称为中国灾后心理援助“元年”。自然灾害中90%的亲历者一个月之后心理水平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在10%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之后

简单地说,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激惹性增高症状。

常常表现为:不断闪回过去的画面、回避相关刺激、甚至对事件当时的记忆出现模糊、警觉性增加可表现焦虑、恐惧症状、快感缺失、烦躁、攻击性增强且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

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病程长于男性

另外,决定是否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因素,不是创伤类型及严重程度,而是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想法与感受。

药物可用于治疗创伤后相关症状,心理咨询可以调节失调的情绪反应,帮助患者从失能状态变为正常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80%的PTSD患者可能存在符合至少1种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症状。(PDST详细判断标准见下文)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DSM-5详细诊断标准

A.以下述1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实际地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伤害或性暴力:

1.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

2.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

3.获悉亲密的家庭成员或朋友身上的创伤性事件。在实际的或被威胁死亡的案例中,创伤性 事件必须是暴力的或意外的。

4.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令人作呕的细节中(例如,急救人员收集人体残骸; 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

注:诊断标准A4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 关。

B.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1个(或多个)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闯入性症状:

1.创伤性事件反复的、非自愿地和闯入性的痛苦记忆。

2.反复做与内容和/或情感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

3.解离性反应(例如,闪回),个体的感觉或举动好像创伤性事件重复出现。(这种反应可 能连续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环境完全丧失意识。)

4.暴露于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对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

C.创伤性事件后,开始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具有以下1项或2项情况:

1.回避或努力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相关的痛苦记忆、想法或感觉。

2.回避或努力回避能够唤起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相关的痛苦记忆、想法或感觉的外部线索(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D.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或开始后加剧,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解离性遗忘症,而不是诸如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

2.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夸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精神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

3.由于对创伤性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

4.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例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耻)。

5.明显地减少与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6.与他人脱离或疏远的感觉。

7.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情绪(例如,不能体验快乐、满足或爱的感觉)。

E.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警觉或反应性有明显的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或开始后加剧,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2.不计后果或自我毁灭行为。

3.高警觉。

4.过度的惊跳反应。

5.注意力问题。

6.睡眠障碍(例如,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或者休息不充分的睡眠)。

F.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诊断标准B、C、D、E)超过一个月。

G.这种障碍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H.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药物、酒精)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资料来源: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Copyright 201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好奇心+“鼓励”=伤害和不理解

不要用你的好奇心,去刺探别人的伤心事。

不要用你的自以为是,一味地灌心灵鸡汤给当事人。

 

虽然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武汉疫情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但是总有一些人,让Ta遇到汶川、雅安、武汉人,总有人会忍不住去问:

1. 当时你在家吗?

2. 身边有人去世吗?

3. 你想妈妈(孩子)吗?

4. 你当时怎么过来的,害怕吗?

5. 后来盖的房子怎么样,补贴多少钱?

6. 节哀顺变,好好生活吧.


四川、武汉人,甚至唐山人,避免不了会被各种问类似的问题,如果不回答吧,好像不够礼貌。如果回答起来,不免让人伤心。

“假如你被问得有些伤心难过时,勾起了伤心的回忆,显示出难过,伤心,还总有人立马劝你坚强,要积极。”

对于这些“好奇的,好心人”挺让人无语。

最让我叹息,难过的是,我自己没学过心理学之前,也是遇到过几个四川人,我也问了类似的问题,当时还记得问后,对方表情立马就变了,还好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不然我估计得责怪自己好一段时间了。

 

其实对于那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过度好奇和关心是最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和关爱。

当然,对于遇到参与过救灾、防疫的官兵、志愿者、医护人员也是类似建议。

不要觉得去救援的人就不需要心理援助,然而并不是这样,很多去参与救援的人受到的创伤很多时候比当事人更严重,因为参与救援的人常常大量接触死者、重伤的人,这对于他们而言的刺激不亚于在事件中的当事人。

当我们遇到这些人的时候,切忌一味地说你要勇敢,坚强,你是志愿者、你是医生、你是官兵,你们怎么能害怕?

你是孩子的爸爸,孩子妈妈没了,你更应该坚强!你们家人都去世了,就剩你一个啦,你更应该勇敢,好好地活下去。

等等类似的话,对于帮助别人常常没什么作用,可能还会加重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如果是PTSD,这个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的,一味地灌鸡汤,打鸡血,没用!

如果身边有遇到重大刺激(灾难)的人,该怎样面对

生活日常:

如果你身边有人(或疑似)是PTSD,建议:

1. 以多陪伴,倾听为主,尽量少主动刺激当事人。

2. 如果当事人愿意给你沟通,也是多倾听、陪伴,谨慎给建议或评价。

3. 当事人可能还会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的倾向,亲朋好友需多加留意。

最近的公开报道是在19年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马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枪击案中幸存者里就出现过类似情况。


就医或心理咨询建议:

大多数的PTSD患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即使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一般需要的时间也不多

具体来说:药物治疗心理咨询都行

严重的话,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最好

药物方面,建议去专科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如果心理咨询,建议选会以下咨询技术的咨询师

1. 延迟暴露疗法(Prolonged Exposure,PE):延迟暴露疗法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埃德娜·福艾(Edna Foa)和费城的科扎克(Kozak)于1985-1986年创建。

2010年5月,Foa博士也因其对创伤治疗的巨大贡献,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s)评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2.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可使用 CBT识别并分析容易引起躯体反应的创伤相关思维及回忆,并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学会放松;


3. 以人为中心咨询、精神分析、催眠咨询对于PTSD的干预也有一定效果。


4. 团体咨询也是比较常见的咨询方式。可以将经历过相似创伤事件的聚集在一起,应用 CBT认知行为延迟暴露等方法进行干预。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