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小区楼下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每次经过,都能听到某个大人在斥责“怎么这么不听话!”
好熟悉的声音!
从《三字经》里的“父母命应勿缓”到我小时候有同学因为不听话被爹妈暴揍,再到现在家庭教育知识传播已成为产业,想让孩子听自己的,依然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内心期待,如果被违逆也就成了深深的痛。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一是理智上的安全感。 我以这些经验好好生活了这么久,如果你也遵循自然就不会出大错;二是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个人无条件地服从我,权威地位很稳固,精神上又承担了新的责任,挺有价值的。
那为什么这个期待总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最终落空呢?
第一不想听。
当一个人慢慢有了自我意识,他会发现:都是活几十年,我为什么要按别人的意思活呢?那岂不是等于没来这世上一趟!这时,话对错,说话态度好坏都不重要,孩子只是想按自己的意思试试,虽然结果未知,能不能承担得了也未知。
第二不容易听。
即使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真是为他好,想听话照做,也有困难。小时候你说“不要摸墙上的插座”很容易懂,也好操作。现在他上高中了,你说“要好好学习才能有高起点”,这个“好好学习”就有歧义:一天学十五个小时算达标呢,还是十个小时?如果大家这会儿都在学习而我因为太累休息了,是不是就叫没“好好学习”?
一方是真心希望对方听从,另一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这对矛盾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孩子在相当时间内是听话的。而且,即使在后来他看起来自主行事的时候,依然听到了我们的话,并在这些教诲中走着自己的每一步。
那么,答案就回到家长身上。
让自己的的言论尽可能正确
必须承认,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存量知识和认知都在快速被淘汰,而且因为生活内容的固化,成年人对新事物的发现和适应更慢。这时,如果坚持把曾经的真理强行灌输给年轻人,是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保持敏感和活力,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让自己的话更有参考价值。
改善方式让表达的内容更容易抵达他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摆到门口不是更容易被看到和享用吗?即使你有千般真情诚意万般重要信息,没人愿听,也是白搭!这个意思说还是不说,什么时候说,用这句话还是那句话说,当面说还是线上说……这些都影响着你的想法是否能被人重视。多斟酌,让真知灼见抵达对方,不是卑微讨好,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真正关切。
放下想被服从的执念
了解自己希望孩子听话的深层原因,就能慢慢放下自我束缚。养育子女是我们的责任,有时候也是乐趣,但除此之外,工作,生活,学习,还有很多地方能体现价值并收获内心的安全感。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小花园,大家以各自的方式摇曳绽放,只要你生动地活着,自然彼此滋养。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