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生日那天没有收到祝福,你会难过吗?
有一个女孩在生日那天找到我。她说自己会惦记朋友的生日并在当天送出问候,自己生日那天却没有收到来自朋友的祝福,感到非常失落、伤心,并纠结于要不要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一方面,她担心主动向朋友提出需求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关系可能因此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压抑自己的渴望特别难受,实在不吐不快憋得慌。
谈话中,我感到女孩非常在意朋友是否重视自己,希望得到生日祝福,让重要日子有点仪式感。
大概,很多人都像这个女孩一样,总是习惯性地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并因为对方没有给予同样的回应感到闷闷不乐。
我尝试拓展她对朋友关系的理解,告诉她,对方可能忙于生活一时忘了,也不一定像她一样如此看重仪式感,而彼此之间的真诚陪伴与相互支持更能体现关系的价值。她开始把关注点转向友谊的本质,并为朋友的付出心怀感恩。
我询问她,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日子里,是否可以首先自我关照,做一件对自己有意义、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并以放松的状态去与朋友分享内心的喜悦?她欣然赞同,不再陷入顾影自怜中。
是的,“我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就是人际相处的吸引力法则。
二 如果爱人为你安排庆生,你能欣然接受吗?
有位年轻妈妈跟我抱怨,先生为她精心安排了一场生日宴会,殊不知,她要一边照顾两个小孩的情绪,一边体谅保姆的辛苦,根本无法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清闲。
先生的好意对她而言只是徒增劳累,如果不对他表示感谢还要担心对方懊恼,只能憋屈地承受各种身心疲累。庆生非但没有让她感到快乐,反而成为了一种额外的负担。
那么,为何我们要把过生日以及享受快乐的自主权让渡出去?为何我们要把照顾他人的感受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何我们会在情感关系中小心翼翼,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我和她一起探讨,感受到她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时常害怕面对人际矛盾与冲突,凡事都需要通过亲力亲为获得掌控感,以至无法安然享受先生为其做的庆生安排并放心地把孩子交由保姆一个人照看,又无法舒坦地表达自身的需要。
相信,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
三 如果再许一次愿,还会有年少时的感动吗?
有一次,与同事饭后闲聊,她戏谑地说起从前一些稚气的愿望,微微感到可笑。我的心却忽的一下子被少年时的愿望牵引回去,莫名地感到一丝甜美的忧伤。
那时,每每临近自己的生日,我就会自然地生发出各种美好的愿望。于是,轮番使用各色彩笔在精心挑选的信纸上正正经经地写满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心愿,配上精美的书签、贺卡或者其他可爱的小玩意,一同塞进鼓鼓囊囊的信封。然后,小心翼翼用胶水封好封口,贴上一枚喜爱的邮票,跑到离家远远的邮筒投递出去。接下来的日子就满心翘首邮递员的到来,估摸着会不会刚好在生日那天收到。
这场为了谋得一枚纪念邮戳而大动干戈的许愿行动成了关于年少的美丽追忆。那时候,从前很短,未来很长,愿望成了连接过去与将来的纽带,飘扬一大晴空的明媚。
成年以后,生命忽短忽长,日子拖沓而臃肿,现实的挣扎消隐了对愿望的期许。生日祝福更多的通过消费时代的商品和与人为伴的氛围来传达。五花八门的礼物,贵重的,实惠的,精美的,俗气的,大都是物质化的。生日蛋糕更是必不可少,许愿环节也不免落入俗套。
也许,我们依然可以在唱响生日歌之后、吹灭蜡烛之前虔诚许愿,去拥抱平淡时光里关于“未来可期”的美好憧憬,让这一份单纯的情愫融入细碎的时光缝隙,滋养生活的土壤,成为质朴人生历程里一份切切实实的感动!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