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不好,生闷气更不好。
人吃五谷杂粮,拥有七情六欲,少年时的冲动,青年时的爱恨,中年的名利,老年后抵御孤独,不同年龄的议题中,有各种各样的“气”受。
我们谈生气,实际上是在谈情绪,或者说,在谈负面情绪。
只有死去的人才能完全没有情绪。
一个人当然也不可能只有积极的、正向的情绪,挫折和失望也是人生的常态。
更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拥有负面情绪,而是被这个负面情绪困扰到什么程度。
这就要从时间和影响两方面考虑。
一个女孩失恋,感觉到非常痛苦,这个痛苦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家人、朋友的陪伴和安慰,逐渐产生领悟,并且能正确看待自己在这场失败感情中的得失,这种负面情绪是拥有积极意义的。
而一个女孩失恋,感觉到非常痛苦,会思考到底为什么会走到这个的结局,不断从自己身上寻找之前感情中的错误,也不断去猜测对方现在的心理状态,到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应激反应,当这个反应不断循环,超出本人可承受的时间和程度…就会形成一个症状。
我们不难看到分手半年仍然以泪洗面的男男女女,每一次在聊起时,感觉像一种反刍,负面的情绪被鲜活地保留,不断重新呈现,让本人再次陷入绝望。
这种负面情绪,百分百是有害的。
这样的状况不单是情绪上的,还会延伸到行为上,习得性无助便是这样形成,每次遇到相同的状况,因为经验上的痛苦体验,就造成了退缩、回避、压抑,甚至产生被害者妄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正视自己现在的状态,也许你的“心”生病了。
当在最初心理疾病没有被重视,无法被言语化的情绪就会持久的滞留在身体里,不断发酵,最终以躯体化的症状呈现。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很多心因性的身体疾病最初很难检查出身体上的变化,但在后期身体出现状况后,呈现出摧枯拉朽的架势,一损俱损。
综上所述,生气是一个常态,负面情绪造成的各种影响每个人都曾经经历,但如何面对某些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自身的调整,外界社会支持性地求助,家庭友人关系中的滋养等等,请将自己的情绪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并在自身舒适的状态下进行适当调整。
生气不可怕,负面情绪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对情绪的压抑和面对内心需求的忽视。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