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是每个人心灵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体验,人们才能够逐渐的建立起自己内在相对独立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生活里的很多事件和场景都会让人感受到被需要,比如在爱情、工作、或者饲养宠物的过程中等,这些事件和场景通常能一定程度的协助人们进一步的稳固和坚定自己独立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但对有的人而言,在这些事件和场景中那些被需要的瞬间所赋予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却并不长久,反而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对这些事情变得倦怠并觉得没有意义。
这种倦怠和无意义感通常来自于一种更为原始强烈的被需要的需求,即:我希望的是你需要我本人最真实的状态,而不是因为我为你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个任务,所以你需要我。
而这种强烈且原始的被需要的需求,其实在我们每个人最早期的阶段便已经有了雏形,被看见的需求。
温尼克特在一篇名为《母亲和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镜像作用》的论文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婴儿在看母亲的脸时,其实更多的是从母亲的表情和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当母亲能够很好跟随婴儿的节奏,镜映婴儿,将婴儿反射回婴儿自身时,那么婴儿便能从母亲的眼睛和面部的表情看到自己。
婴儿的真自体也因此而开始慢慢的被建立了起来,进而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一步步的与陌生的现实世界所衔接,逐渐开始体会到真自体被外界需要的感受,后期一步步的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价值感与意义感。
但如果母亲反应的是她自己的情绪,或者更糟,那么婴儿便无法从母亲的眼中看到自己。
婴儿的创造力便会开始萎缩,真实自我的发展便受到限制,无法很好的与现实世界相衔接,进而为了保护和隐藏自己弱小的真自体而提前发展出一个跟随母亲节奏,迎合外在现实的假自体(用以更好的去扮演一个被外界所需要的角色,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
其真自体便无法体会到被现实的外部世界所需要的感受,于是在后续的成长过程及未来经历的各种事件之中,真实自体的部分也就很难体会到稳定且独立的价值感及意义感。
显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被他人看见和需要的需求,但更多的时候,这种需求应该被看作是建立内在相对独立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的途径和技巧。
如果反过来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那么也许我们就应该要对自己有些一些反思和觉察了。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