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也在父母的教育中受伤。加上,由于我们自身个体的原因,成年后的我们,可能总有这样那样的伤痛。
有伤痛,就会产生期待,是美好的期待,比如:
希望自己的家庭是温暖和睦的,
希望婚姻是幸福美满的,
希望妻子是温柔贤惠的,
希望丈夫是顶天立地的,
希望孩子是健康成才的。
当然这些只是传统视角,现实层面看,丈夫与妻子的表现或许可以反过来的,孩子也可以成其所愿。
因为有这些期待,所以我们发现,现实的婚姻并不如意,往往可能有伤痛的剧情在自己身上上演。
这就是,有一种不解,是当公婆住到一起,为什么丈夫就退行了?他就如变了一个人似的,为什么?
这篇文章专为女性而写,但是男性更应敞开自我而读阅。
01
进入婚姻,很多男人都退行得厉害
婚姻是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议题——不婚主义者另当别论。进入婚姻就会有进入婚姻的各种问题各种难题。
男人的退行就是其中一种。这里的“退行”是指:夫妻结婚后,公婆住到一起,丈夫开始变“懒”,家务不干,儿女不管,呈躺吃享受状。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的妻子极为不满,郁闷而无奈,甚至生气、愤怒,但仍旧无法改变现状。
小田(化名)和老公是大学同学,一直感情和睦,关系和谐。两年前结婚后,她发现丈夫像换了个人似的。
结婚后,作为独生子的老公就把乡下的父母接来,以享天伦。作为妻子,小田自然不好反对,再说有老人来家里帮忙自然也是好的。
但是,小田发现,自从公婆过来后,丈夫却不如之前那么体贴自己的,变得专横、自我,似乎事事都要他说了算,完全不是原来互相商量的模式。
她很纳闷,好像老人来到后施了魔法一样,丈夫变得她有些不认识了。
小田和丈夫谈及此事,表达不满,丈夫却说:“我的心还是在你身上啊。我爸妈来了我只是想多躺一会。加上我也工作忙,累得很。”
奇怪的是,在公婆没来之前,他并不是这样,而是勤快地和她一起干家务。
有一天做晚饭时,小田在厨房准备晚餐,叫丈夫来帮忙。
听到小田喊帮忙,婆婆却一路小跑地过来,说:“他上班累着,我来吧”。
小田要吐血,却也无可奈何——他上班我就不上班了?他累我就不累了?
02
与父母在一起,为什么男人会退行
在男人女人的成长过程中,女人的成长要早于男性,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这非常吻合“有些男人结婚了仍然如大男孩一样需要妻子照顾”的特点。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男人和父母住一起后出现退行呢?
“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引自百度百科)
一是,源于婴儿的共生幻想。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引自百度百科)
心理学中的“共生”由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提出,她认为在六个月前的婴儿时期母亲和婴儿是共生体。在婴儿眼中,妈妈(及她的乳房)是我的,我也是妈妈的。
一个成年男性如果在幼年没得到合理的个体分化,就会仍然处于与父母的共生状态。在婴儿时期,唯有与妈妈的共生,才会让孩子自己感觉到安全。
比如,在江苏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四大名助》中,妻子要和她老公分手,理由就是她老公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度依赖母亲,连内裤都是他妈妈买的;洗澡需要妈妈帮找内裤。
可见,退行,是很舒服的,一切由妈妈伺候着。父母住在一起了,他们提供了退行的选项,何乐而不为呢?
现实中,当父母以某种名义住进来,就在某个角度为丈夫的退行达成了“共谋”——尽管这种共谋可能不是故意的,却巧妙地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二是,源于成人的面子因素。
原本只有夫妻二人的家里,公婆进入后,原来的二人关系,变成了三元或多元关系。在这样的语境中,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会谈中,小田的丈夫这样说:“我之前确实会帮妻子做家务,但只是我们俩人的时候。
但当父母住进来后,我觉得继续干这些,我会觉得掉了面子。
我爸妈也会觉得娶了媳妇,为什么还要自己做这些?”
我说:“原来做家务,不觉得丢面子?”
他说:“之前只有我和老婆,怎么来都行,没人看见。”
好一个“没人看见”!
这分明就是在为自己的害怕他人(父母)评价而找的漂亮的托辞。
成人讲究面子,但成熟的人不讲究。前者在年龄上,后者在心理上。心理成熟的人是一个真正成长的人,他是不讲究所谓的面子的。
爱面子的人,是一种虚假的长大,并不是真正心理成熟的长大。他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夫妻关系是自己与伴侣的关系,为什么父母进来后,关系就变了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害怕父母评价,或者亲友他人的评论。
大概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怕老婆;听老婆话;进厨房的男人不爷们,诸如此类。
三是,因为三角化的权力游戏。
在家庭的隐秘的权力游戏中,三角化现象很常见。家庭关系中的“三角化”是指两方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时候,会把第三方拉进来,充当解决矛盾的缓冲者,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三角化”。
当孩子成年,有了伴侣后,父母成为天然的捆绑关系,是三角的一边;儿媳是从外面进来的关系,最容易成为孤立的一边。此时,儿子“三角化”到妻子一边还是父母一边,就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了。
典型的是,对于独立性不足的丈夫,三角化过程中,必然他会与父母站在一边。此时,妻子将成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小田就是鲜活的例子。她很孤独,也很辛苦。她如大多数中国女性一样,在娘家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在夫家自己是外人。
家庭中的权力游戏,终究不是成年人应该有的。这犹如,在小孩的游戏中,一孩子对另一孩子说,你对我不好,以后我不理你了。
所以,真正成熟的关系,应该是,觉察自我的,不随意站边的,有合理边界的。夫妻关系应该是贯穿生命线的主线。
但巨婴型的丈夫,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03
当你的男人退行了,你该怎么办?
心理学认为,一个孩子从6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就不断走向与母亲的分离与个体化。
一个成年人容易退行,退行至共生阶段,是个体化不足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个体遭遇危险时的一种自保行为。
那么,当你的丈夫退行时,你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给男人提供安全的关系,破解共生期待。
如果把“退行”当作一种症状,那么,它的背后一定有期待,因为症状的背后都有未满足的需要。
所以,当你能满足男人的共生的需要时,他必定是心安的,他的安全感能得满足,那么他可以减少对父母的共生的靠近。
小雷(化名)说:我的妻子和我关系不怎么好,她总是情绪大,脾气不好,甚至大起大落,对小孩对我都会。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不稳定,我对她有焦虑。
当问及他的期待时,他说:我希望他情绪稳定些,能温和面对我和孩子,这样,我会觉得妻子是最可靠的情绪港湾,我就不会总是盼望父母来(充当情绪调节器)了。
他表示,他有时工作很辛苦,很累,回到家时,总希望妻子能笑脸相迎,但却经常相反,一回家就听到妻子呵斥孩子的声音,让他很不舒服,也很不安。
当一个男人不能在伴侣关系中得到滋养,他也许就会在伴侣之外去寻找——父母、外面的关系,都有可能,这样才能得到心理的代偿。
当然,决定他的这个行动的原因远远不止于此,还是需要综合来看来分析。
但很显然的是,如果在夫妻关系中得到了温暖与满足,他向外寻找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次,需要建设好夫妻关系,让他有力量有成长。
退行是内心力量不足的一种表现。因为内在力量不足,所以需要向外寻求弥补。在三角化关系特别是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无力量的丈夫就容易无意识地“倒向”父母一边。
因而,妻子的任务是,把夫妻关系建设好,经营好,用爱、用心,给予丈夫最好的支持。良好的夫妻关系,让丈夫内在有力量,这是防止丈夫退行最好的良药。
对于有力量的丈夫,退行的现象是较少的,因为其内在是充足的有主见的,他把度量是非的尺子拿在自己手里。而对于心理年龄较小、妈宝一类的男人,这尺子是拿在父母手上的。
而身处这种家庭关系的妻子,当如咨询师一样,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亲子关系从以权力斗争为主的封闭系统转变为合作、互惠、尊重及爱为主的开放系统”(引自克丽凯丽诺维克《父母工作案例集——精神分析的视角》)。
虽然并不容易,但这值得尝试,把它当作一起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正如心理学家杨凤池所说:“伴侣是最好的治疗师”。最了解丈夫的不是别人,除了父母,就是妻子了。
最后,让他意识到,他的终身伴侣是你不是父母。
退行的丈夫也许对于终身伴侣是自己的妻子这一点认识不够深刻,而只是一味要尽孝,从而容易在关系上“倒向”父母。
在关系的经营与建设上,如果他觉得妻子是友好的、支持自己的,丈夫则不容易在三角化中倒向父母。
但是,在现实案例中,情况却又是很复杂的。不少的妻子对丈夫是支持的、友好的,丈夫在关系中也是获益的,但丈夫仍旧容易变成“墙头草”。
所以,丈夫多一份觉察,也尤其重要。他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在父母与妻子的中间,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家庭关系中,让父母体面,也不让妻子受委屈,需要相当的技巧。但是如果做不到两全齐美,就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需要有胆识有勇气与关系中错误的一方抗衡。
如果父母过于偏袒自己,丈夫需要认识到这样的偏袒是有害的,及时觉察并制止偏袒的发生。
须牢记,最好的做法,或许是:
不管父母在与不在,都做真实的自己。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妻子才是终身伴侣,而不是父母。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