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7岁男孩叛逆沉迷手机,作息紊乱黑白颠倒,你家也有同款孩子吗?
2023-04-16   1318次阅读   2个赞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迷上网络,都骂:“这网络游戏太可恨!”

错了,网络是导火索,导火索外面插着一根线,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炸药是你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孩子一旦迷上网络,必有心理上的问题。

所以,一味地抵制网络治标不治本,如今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当中,即使拿走他们的手机,断掉家里的网络,也无法完全杜绝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往往迫使孩子做出更加激烈的反抗行为:偷钱买手机、充游戏币、绝食抗议,甚至以跳楼相威胁。

 

我曾收到一条家长的留言,字里行间满是控诉:

这位家长的儿子(小明)是一名在上高二的17岁男孩,自从高一开始就像变了个人,除了吃饭睡觉手机不离手,作息紊乱颠倒,经常玩手机玩到凌晨一两点,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最多能好一天,之后还是照旧,作业不写,课也不上;小明的父母很是焦虑,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网上网友说的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过,却并不见效。

小明并不是一开始就开始沉迷手机,在高一前小明没有自己的手机,以前都是用父母的手机有规律的玩游戏,到了高中开始住校,给他配了一部手机之后,完蛋了,脱了缰的野马,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肆无忌惮的玩手机,现在发展到除了吃饭睡觉,手机基本不离手。另外,小明和学校班主任的关系也不好,觉得老师和父母都不理解他,也体会不到父母和老师对他的爱。

小明的父母也搜集了不少怎么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的资料,试过用过,曾经放手了一段时间,不再说他骂他,可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没有一点改变,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并且拒绝和父母交流。

后来,小明的父母找到了我,向我诉说了他们的需求,通过我的分析以及建议,小明的情况有所好转,也不再沉迷手机。现在高三了,成绩一路直线上升,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有什么问题回家也会和父母交流。如果你家也有同款孩子,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根据孩子妈妈向我们求助反映的信息,小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沉迷游戏:我曾经讲过,上一代父母理解不了孩子沉迷游戏,沉迷互联网的本质,而这一代的父母或许因为自己就是互联网时代出生的,所以就应该能理解。现实世界的无规则,无秩序以及无目的,甚至于无榜样,导致了孩子找寻不到现实生活存在的意义,所以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在确定的规则,确定的快感以及公平的环境中寻找自己在虚拟生活中的意义。

2、作息黑白颠倒:如果从表面看起来,可能是因为孩子喜欢打游戏,而晚上打游戏的人又多,可实际上只不过是,晚上的时候,父母肯定都休息了,这个时候,他既能从游戏中,虚拟中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又能不受父母的管教,从心理上、实际上享受自己成长的快感。

 

3、不吃饭也不上学: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已经是孩子不愿意再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打交道,他已经渐渐丧失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仅仅活在自己虚拟世界中的那份快感中就可以了。

 

 

 

经过和小明妈妈的深入交流,我们逐步还原了小明所在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列举如下:

 

错误管教一:父母管教孩子经常讲道理和唠叨说教。

 

剖析:

当问及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抗拒时?小明妈妈说:“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爸爸大多数时候都是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爸妈要他学习,要他少玩手机之类的。但他好像都没听进去,左耳进右耳出。只要我们要干涉他玩游戏,对孩子说教唠叨强制性管教时,他就对我们极其反感,其他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跟我们交流。”白天的时候他起不来,我就会一直叫他起床,他不起床我就一直念叨他,叫你晚上别玩手机吧白天睡不醒晚上不想睡,有时候气急了还会破口大骂。”

 

改善建议: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孩子不是下属,他们更需要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理解和接纳,特别是孩子,他需要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建立积极思维,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将伴随以及影响孩子一生的技能,无法通过语言(说教)传授,只能从我们父母给孩子所传递的爱的体验中学习。

 

 

错误管教二:父亲忙于工作,对家庭事务关注少,父子关系紧张

 

剖析:

据小明妈妈介绍,自己是全职太太,孩子爸爸是企业管理者,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平时在家也像个领导,非常强势。孩子爸爸会经常骂孩子、还总是找孩子谈话,一谈就是12个小时。去年有一天,爷爷、奶奶来家里做客,那时孩子在房间里看书,孩子爸爸进来责怪孩子不和爷爷奶奶交流,结果父子俩吵了起来,小明爸爸把孩子打了一顿。小明妈妈当时被孩子爸爸的举动吓到了,一声不吭。父子俩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了,小明爸爸说什么,小明就反着来。

 

改善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总是处处跟父母敌对,关键因素在于父母没有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他们要的,不是只关心自己成绩的父母,而是,能真正关注到他们内心需求的人。

在孩子眼中,父亲根本不理解,也不在乎自己,从来只是颐指气使的命令。于是,父亲管得越多,孩子就叛逆得越厉害。

 

 

 

有些人失恋后,为了摆脱现实中的痛苦,就染上了酒瘾。同理,孩子有了网瘾,一定也是逃避现实中的一些痛苦。

兴趣多样,内心充实的孩子是不会沉迷网络的,因为他没必要去虚拟的世界找快乐。

面对已然有了网瘾的孩子,仅仅把手机电脑这些外在的东西没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所以,如何破局呢?

 

1、拉近心理距离,取得孩子认同

网络成瘾者主要是11-2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

在与他们交谈时,如果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害处,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妨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获得孩子认同后再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

家长其实可以问一问孩子,你打的什么游戏啊,你平时都跟谁一起玩啊,甚至于可以给一些经济支持,让他好好打游戏,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关系,建立信任。

当孩子愿意跟你聊他的游戏,他的队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走出了虚拟世界给他的“虚假安全感”,回到了现实亲人的安全感中。

 

2、确定认同之后,巧妙迁移情感

在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与父母的关系处于僵持状态。

此时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要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让孩子反思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是对是错。

父母相比‘管教孩子’更重要的实际上是向孩子示范自己的情绪,向孩子示范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呈现出来?

其实,孩子每个不良现象对父母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就是一次情绪的测试。而我们看到孩子这一表现之后,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言都是在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在向孩子示范父母管理情绪的方法。

 

3、情感再度迁移,由父母转向学习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萌生出对父母的愧疚之后,往往会出现回报父母的想法。

这时要把握孩子的情感倾向,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参加更有趣的活动。

而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思考,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究竟擅长什么而他又是不知道的,可以从一些易实现且目标简单的方面去做,比如爬山,比如运动,比如带他去参加电竞比赛,让孩子一步一步从自己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最终获得的其实就是孩子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依赖感,认同感。以及他被别人认同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结论:家庭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心比心,家长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也不要用成年人的处理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换位思考很难,但也很有效果。对关于学习、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很多问题,家长如果没有好好思考过,怎么去引导孩子呢?

如同孩子成长得更好需要学习一样,父母想要把孩子教好也是需要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的。

能否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期,戒除网瘾,就是对父母学习力的极大考验。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