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台上看到关于焦虑的提问,大概意思是很多年轻人很早就开始有年龄焦虑,尤其在意30岁这个年龄,焦虑会面临很多压力,害怕失去职场竞争力。
对此,整理了一些想法。
焦虑,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个人似乎都是常态。大多数时候,焦虑常常来源于后悔过去和担忧未来,这容易让我们产生焦虑的情绪。对提问来看,更偏重于担忧未来。
1
对于现在年轻人焦虑30岁后的生活,我们可以先看看一组数据:
中国青年报社在2020年通过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调查结果显示,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其次是25-29岁,接下来还有:35-39岁、20-24岁、40岁及以上。
受访者中,男性占44.2%,女性占55.8%。00后占3.2%,90后占30.2%,80后占52.0%,70后占12.5%,60后占1.8%。
大部分出现年龄焦虑的人群在30-34岁的区间,这个是容易理解的。
这个年龄段距离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的时间越来越近,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成年期(25~50岁)是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1]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这个期间要完成的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如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深入的去工作生活、对下一代的关心,都是不小的挑战,焦虑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这时候的焦虑有着积极的作用,能调动个体能动性,帮助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提前规划和应对危机。
年轻人觉得这种年龄的焦虑提前了。
古话说“三十而立”,文化的影响,使得“三十”是一个常会被关注的年龄,到达这个年龄时,我们总是需要做点什么,才能让这个年龄赋有它应该有的样子。
当越接近这个年龄,我们感到越应该做点什么的感受就会更强烈。加上信息的发达,通过各种渠道看到30+的人群似乎面临更多职场的瓶颈、生活的压力,会加强这种焦虑感。
其实,问问年长的人,即使在以前,对年龄的担忧,他们在这个年纪同样会有,只是那时候信息不发达,这种焦虑感显得没有那么“突出”。
就如前面所说的,这种焦虑其实是有益的,只要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它反而能促进我们思考与行动。
2
在这个焦虑的基础上,很多年轻人焦虑的点,集中在30岁后事业上一事无成,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不足,最后演变成对危及到生存问题的担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0岁成了职场的一个“坎”,这可能也和大城市中很多招聘要求有关,“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使得很多人在接近这个年龄时,感到焦虑;尤其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更甚。
可能这也使年轻人在职场中遇到的“不受待见”时,感到担忧。但其实在职场中“不受待见”的感受,每个年龄段、不同岗位上的职场人都会有。因为年龄焦虑的因素也是有的,但占比可能非常小。
年轻人在职场中遇到困难是非常常见的,这正和“年轻”有关,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在提升的阶段,容易遇到挫折;正是因为“年轻”,也有更多选择和尝试的机会。所以,年轻是一把双刃剑。
怎么调动这个最有利的资源,或许是转化焦虑的一个方式。
很多成功学会说,必须在25岁之前找到人生的方向,不然就会一事无成;这或许也是让一些人觉得30岁还一事无成的话,就再也闯不出什么成绩的原因。
更有甚者说,毕业三年之内,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目标,没干出点什么,这辈子可能就只能这样了。
其实不然,这只是那些需要人们焦虑的人,给人们制造的焦虑,因为当你焦虑了,就会买他的书或者课程。
这样说会有一些绝对,因为我们的人生的确是需要目标的,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会在接近需要有所成的“某个年龄”时,感到焦虑。
当你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外界的声音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年龄,就会变成你越来越趋向目标的阶梯。
所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只是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也会减轻焦虑的体验,因为寻找目标本身就会有行动。
是的,寻找目标同样需要行动,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尝试,焦虑大多数时候是在没有行动的时候出现的,当我们行动时,焦虑就不见了踪影。
而找到人生目标,就和年龄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有些人中学时,就立志成为怎样的人;还有一些人,步入中老年,才有自己的方向。无论在哪个年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因为当有明确的目标时,每一刻都是珍贵而有意义的。
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是一件令人幸福愉悦的事,对年龄的焦虑就已经微乎其微。
说到这里,或许你已经发现,其实我们对年龄感到焦虑的背后,只是害怕随波逐流,害怕人生失去方向。
现实的情况,也有的,但那并不是最主要的。
3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暗示”的力量,和“相信”的力量。
“当30岁必定会遇到职业瓶颈,会能力不足,还没晋升就一事无成...”这样的想法不断“暗示”自己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更趋向于“收集”相关的信息。
比如:年轻人在职场中不受待见,加入职场的年轻人活泼也变得抑郁,以后老了需要人照顾,会忘记很多事情...这些都趋向我们的消极想法——我们以后会一事无成。
不要忽视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一种“信念”,尽管是消极的。但只要你相信,我们的人生就会真的慢慢走向“心中所想”。
幸运的是,这种消极也是可以被“积极”替代的。
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力量如此强大,所以我们才更要注入更多积极的因子。每当你想到一个消极的想法时,你就用一个积极的想法替代,这样可以慢慢将我们的“信念”都调整成积极的一面。
那么与这种消极想法伴随的焦虑,也会随着积极的想法成为你前进的源动力。
最后想说的是,年龄焦虑提早化,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它,这种提前是好事;它能让我们更早的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未来要去哪里。
这种焦虑意识不能避免年龄危机,因为年龄本身不是危机,我们认为它是危机才是危机,如果我们认为它是机会,那么危机也会成为机会。
参考
^注:这里的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