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的工作让“我不想上班”成了我的初中同学梅梅经常思考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似乎无法解决。
职业倦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梅梅大学毕业刚刚步入社会,懵懂的她到处投简历,收到第1个offer时,梅梅带着一种忐忑与期待步入职场。在新鲜感过后,梅梅开始了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学会了社交也熟悉了工作任务,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最后,梅梅的收入比较稳定了,进入了一段最平静的日子,并享受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调乏味的感觉也来了。她发现人生一眼望到头,每天都是重复性的工作,不再有期待和新鲜感。她变得身心疲乏,没有太多的情绪反应,对人变得冷漠,除了养家糊口,找不出其他坚持下去的理由。梅梅想放弃,但不能接受辞职后的不确定性。她开始幻想各种可能性,却又不敢去尝试,最终她累了。。。
一,工作倦怠(职业倦怠)的表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导致最终工作倦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这样的路径或许只是其中之一,但是工作倦怠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自1974年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这些就被研究人员广泛讨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Maslach将个体感知到的工作倦怠划份为三个方面:情感耗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非人性化 (Dehumanization) 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1.情感耗竭。
我通俗易懂的举个例子来说,我想大家如果有做幼师的感受会很深刻,和小孩子们打交道需要有很多耐心。起初感觉孩子们很可爱,用自己的温柔和慈祥去包容他们的调皮和逆反。这时就是用自己的情感在工作,很多服务行业都有这样的特点。但有一天感觉自己的情感被掏空,就希望孩子们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听话懂事,希望他们不要吵闹而让你心烦意乱,要求他们不要因为调皮而给你找麻烦。但很显然这些会事与愿违。当无法用自己的情感去包容这一切的时候,就只想着去应付工作了,这时我们就说情感耗竭了。情感耗竭也是工作倦怠最核心的表现。
2.去人性化。
我们还是举例说明。一位病人要接受手术,他的内心十分恐惧不安,知情同意书上也列举了各种风险。一个好的医生会耐心的为你讲解这些风险,并安抚你的情绪,有的医院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让病人观看整个手术过程,以减少病人对未知的恐惧。而汽车修理则不同,你会看到几个工人用力的拧下螺丝,然后再狠狠的安上几个零件。。。
当一个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倦怠之后,他们可能会失去这种人文关怀,而把服务对象看作成是需要被修理的机器一样对待。假如一个医生忽略了病人的感受,把病人看作成是一堆需要修理的零件,也不与其交流,这时我们就说他去人性化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病人”的故事,第1句是,你来晚了。让人听了很难受,医生的第2句话是,没办法了。病人开始哀求医生想想办法,医生的第3句话是,你早干什么去了。医生说完,病人直接就瘫坐在地上了。这就是医生去人性化的一个具体案例。
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大家注意看里边“accomplish”这个单词就明白了,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认为自己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对原本能做好的工作没有信心了。
强强是一家电器公司的修理工,之所以大家叫他强哥,并不是因为名字里有一个“强”字,而是他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不管多难的东西到他手里面总能修好,老板舍不得他离开,对他又是表扬又是加薪。最近,公司里唯一觉得他工作能力不行的,是他自己本人,时间长了,别人也真的觉得他现在不如原来了。
这个我想很好理解,当一个人产生工作倦怠时,他自然是想逃避这份工作,所以他会暗示自己“我做不好”来作为逃避的理由,而且还会在工作中各种摆烂。
二,工作倦怠的成因。
1.生理因素。
一个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有时你身体的不舒服会让你误以为是工作所带来的;而有时亚健康状态会影响你的反应速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可能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对当前的工作不再胜任。
2.工作环境。
明亮宽敞的办公室、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温暖贴心的企业文化,这些都会给你的身心健康加分。西方管理学家自“霍桑实验”后,认识到了那种仅在管理中强调科学主义的局限性,而加入了人文关怀。所以工作环境的各个方面给人带来的舒适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自身的价值期望。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自然会觉得这个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没有意义。凡在某个工作上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热爱这个工作的人,这种兴趣和理想使他去钻研、去努力,而不会感到疲倦。
4.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我这里所说的对自己认可程度是多方面的,比如自尊水平,对自己胜任力的判断等。
三,如何减少职业倦怠。
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前提,但什么是认识自我呢?就是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弱点等。你看为什么有人在选择一份工作以前就可以预测自己能否胜任和满意度,而有人需要到工作倦怠才知道出了问题,这就是你探索自己的必要性。心理学上有很多工具(包括量表)都是帮助你来探索自己的,必要时也可以寻求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他们既有对人的测量方法,也有对各种职业特点的了解,然后将进行综合比对,给出一个分析。
2.在工作中创造新意。
虽然一个工作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如果你有一种创造性的话,总能搞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我之前有一个来访者是做房产中介的,几年下来工作非常固定,没有什么挑战性,也没有什么风险。换做其他人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可是他偏偏能把这么简单的工作玩出很多花样。他在思考如何提高业绩的时候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赠送什么有新意的小礼品能加深客户的印象,建立兴趣小组以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他自认为,有我在的地方就有活力。
3.身心调适。
规律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不要给自己一些消极的暗示。有的人经常告诉自己,“我很难受,我很痛苦,我很讨厌这份工作”。这样的负性评价自然会产生负性情绪。
4.选择好的工作环境。
我们在面试一份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对这个公司的运行模式、工作性质、企业文化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前面已经提到了认识自我,那么现在就是认识对方,在这个双向选择中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5.接触大自然。
一定要利用闲暇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不要一年到头总待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
接触大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并且这种方法有很强的持久性,这是我们接触多个个案得出的经验。
接触大自然所获得的快乐与刺激人的欲望所获得的快乐是不同的,这种诱导多巴胺分泌的方式最适合人体。就我本人接触的个案来说,从小在大自然怀抱长大中的人工作中没有出现职业倦怠的,而且他们的业余生活多数是以读书、瑜伽等为主;而出现职业倦怠的人都是长期生活在城市,没有体会过自然之美,他们调节情绪的方式很多是不健康的,比如酗酒。
小结:职业倦怠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在工作中出现情感耗竭,对工作失去了积极性,对人失去了热情,对自己丧失信心,并且这些表现是与原来有强烈反差的,而不是一向如此。工作环境的不如意,身体状况欠佳,自身长期的价值感不清晰,都可能会导致它的发生。积极的预防胜过一切,多接触自然,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清晰的规划,尽量选择理想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好方法,而且最好是综合运用。如果一旦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解决办法也在这其中,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盲目的去辞职换工作,若以上的这些原因没有弄清楚,你不能保证下一份工作不会倦怠。
参考文献:
曾晶晶.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5,v.36(20):88-90.
李文静,宋双斌.职业倦怠研究综述与展望[J].人力资源管理,2016,No.116(05):62-64.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