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恋和伴侣关系中,有不少人有着严重的不安全感。
他们无法对伴侣产生信任,要不疑神疑鬼,要不疯狂控制,这背后都与他/她在成长中的亲子关系有关。
良好的母爱是产生人际信任最原初的力量,它足以喂养一个人的一生。
郑振铎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可见,母爱有多么重要。
01
母性的光辉,
让婴儿具备健康自信的灵魂
当下的社会是个焦虑的社会,我们在很多场景里看到过焦虑的母亲、无能的父亲。也许可以说,是丈夫的无能造成了妻子的焦虑。
或许不是。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涌动着阵阵感慨与感动,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在我年幼时对我的低声细语的安慰和鼓励。
虽然她没什么文化,但她对于我的养育,却总有很多细心呵护的瞬间。
我知道,这是我一生的精神食粮。
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女性的温柔似水、喃喃细语、善解人意,或许只是传统视角的女性特质,但一个人终其一生,仍然要回归自然属性的。
这些特质,养育了家族的男男女女,这些特质,就是母性的光辉。
在咨询工作中,经常有来访者提到母亲的焦躁、母亲的暴怒甚至对女儿的不尊重与践踏。
小杨(化名)说,我恨透了我的母亲。她和我父亲一样,一生下来对我就不好,看我是女儿,就想要把我扔掉。
在父母眼中,她是多余的。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祖辈眼中,她是不受待见的。
在成长中,她一直没有被好好对待。
小杨现在为婚恋关系苦恼,无法进入亲密关系,谈了五六个男友,都以失败告终。
她说:在关系中,我很不安全。我害怕把自己交给他们,也恐惧他们会不要我。
在恋爱过程中,她总是很喜欢跟踪男友的行踪,查看男友的聊天记录,或者“连环夺命CALL”直到对方关机。
02
原初的信任,
让你在人际中做真正的自己
没有耐心细致的照料与呵护,养不出一个有自信有力量的孩子。
姑姑曾经告诉小杨一个片段:
她刚出生时很爱哭,亲友都叫她“哭娃”。
她的妈妈很暴躁,每次她哭,母亲就极其不耐烦责骂她:
“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再哭把你扔出去!”
为此,她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此刻,她的内心是多么崩溃而无助。
“我有什么错?为什么动不动就要把我扔掉?”
对一个婴儿来说,她会怀疑,眼前的发怒的女人到底是谁?
安全感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无疑是极端重要而致命的。安全感是信任产生的心理基础。
一个有耐心的、温暖的、敏感的妈妈,她会时刻感知孩子的哭与笑,她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吃与睡,还有他的不舒服、他的闹腾。
如果孩子哭了,耐心的妈妈会先观察然后安抚:宝贝,你怎么了?是哪不舒服吗?
而有了原初的信任,她就能很好地做真实的自己。
正如刘墉所说:母爱是最神奇的解药,能解许多伤毒。
对男人来说,他是自信的,他是有力量的,他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勇敢前行。
对女人来说,她是自信的美丽的,她是温暖的,她能面对自己的女人的身份,做真实的具有母性力量的女子。
小雪(化名)就是这样的人。她说她很喜欢自己的女性的身份,作为女儿作为妈妈,她都是开心的。
她说,她从来没有在来月经时痛经过,这也让很多姐妹羡慕甚至震惊——毕竟周围还是有很多女性经忍受月经的折磨的。
她温婉而宜人,丈夫疼爱她,孩子们也喜欢她这个妈妈。
这就是一个美丽自信的女性,一个做真实自己的女性。
03
当你无法获得原初完好的母爱,怎么办?
一个人自从出生开始,他是被动地,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拥有了生命。
他也不知道自己来到怎样的家族,要面对怎样的父母,要面对怎样的抚养他的妈妈。一切都是陌生而被动的。
所以,当你面对一个爱的能力有限的母亲,一个不会爱的母亲,她给不了你最好的爱,无法给你最原初的信任,怎么办?
首先,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爱自己。
接纳是一门学问。它并不是简单地说“接受”两个字就好了。它是有实际内涵的。
比如,
从小缺少父爱,不被父亲认可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那个自小不受母亲待见,总是被她打击、责骂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原生家庭那么糟糕,需要成年后自己承担一切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成长过程中受到爷爷奶奶偏见的、甚至被亲友看不起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成年后,一直需要通过讨好来呈现自我价值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
这些,就是真实的自己的模样。
接纳自己,接纳过去的一切,才能放下过去的负重。只有这样,才能拨开笼罩在自己身上的那层纱,看到真实的自己。
有了真实的自己,你才能拥有自我真实的感受。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太多的父母并不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很多的父母都会“物化”自己的子女,觉得子女是自己的附属,应该听他们的。
因而,孩子觉得的热不准确,只有妈妈觉得热才是真的热。孩子的冷不是自己的冷,是妈妈觉得冷才是冷。
他们的感受都不是自己的,因为他们被父母“感受”了。这样,他们又何来真实的自己呢?
没有真实的自己,又如何爱自己呢?
其次,不断成长自己,重新养育自己。
养育自己,就是养育自己内在的小孩。你需要在成长中,重新建设自我的心理底色,改善与自我的关系。
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在父母,来认可自己内在的小孩,让自我拥有自信、有价值的稳定的内核。
比如,你可以通过这样的自我养育词来进行对话:
“亲爱的,我爱你,
亲爱的,这么多年,你一路走来,过得很辛苦,
我看到了你的辛苦,我很心疼你。
但是,你很坚强,从来都不喊累,不停下脚步,一直在努力。
我想说,亲爱的,你需要停下来,歇一歇。
没关系的,歇一歇吧,给自己一个拥抱。
我爱你。”
“谢谢你,谢谢你看到了我。
你看到了我的辛苦我的累。
我很欣慰。我很开心。
终于有人理解我了,有人看到我了。
看见了我,就给了我力量。
谢谢你。我爱你。”
重新养育自己,爱自己意味着:
你能对自己,不再糟蹋自己。
你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你能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而改为以自己为主,自己说了算。
你能真正的做真实的自己,不按他人看法来苛求自己,不再对自己求全责备。
再是,找个良好的客体,在关系中成长。
客体区别于自我,是自己生命中的他人。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或者没有被原生家庭好好养育的人,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往往可能并不是好的客体。
他们只会让你感受到关系的挤压,而不能让你有心灵的滋养。
成年后,我们需要找个良好的客体,学会寻找关系,在关系中成长。
但是,在寻找良好的客体之前,自己得先有良好的自我,否则你找不到良好的他人。毕竟,好锅才配好灶,好马才配好鞍。
如果自我没成长,自己的人格不完善,你只会找一个同样不完善的人——当你看到一个同样人格不完善的人,你会觉得“对了,就是他,就是那个味儿!”但却因此陷入了强迫性重复。
在不少人的成长中,母亲并没有充当良好的客体,她也许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角色而已。
没有良好的母亲客体,没有良好的母爱,那么,他在成年后是无法信任他人的,更无法进入亲密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人屡次恋爱失败的原因。
如果找不到良好的客体,那就先成长自己。自己成长了、完善了,自然“花香蝶自来”。
或者,把自己当作自体客体,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进行自我养育。
有良好的关系,有完善的人格,有充分的信任,亲密关系,则自然能成。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