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信鬼还是怕鬼——从心理学谈鬼怪形象
2024-08-13   1770次阅读   0个赞

鬼怪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首先,恐怖鬼怪的形象大多是儿时经由民间故事、文化传说等渠道传入孩童心灵的产物。孩子们的心灵是极为易受影响的,对他们来说,虚构与现实的边界尚不清晰,因此故事中的内容往往会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小孩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来看,他们一般将它们体验为现实的,如同活生生的存在一般。

其次,这样的恐惧很可能是某种原欲的替代表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原欲是既存于潜意识又强烈影响人们行为的驱力,是我们生物学的本能,如性驱力和攻击驱力。一个孩子对鬼怪的恐惧可能掩盖了对于分离焦虑的恐惧——即他们无法与自己依恋的对象在一起时的不安。弗洛伊德在分析一个三岁小男孩的例子中发现的,小男孩在黑暗中并不是真的害怕黑暗,而是因为喜爱的姑姑不在身边,他通过听到姑姑的声音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这种现象揭示了害怕不是来自于黑暗或鬼怪实体,而是来自与爱的人分开的恐惧。

再次对鬼怪的恐惧也可以理解为是原初焦虑的一种表现,原初焦虑与人的生存紧密相关,如恐惧失去保护、滋养或者是恐惧被遗弃。幼童通过将这些焦虑投射到外部的“怪物”上,来试图控制和理解周遭的环境。对鬼怪的恐惧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反应,常与未知以及死亡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性有关。这种恐惧可以看作是自然的保护机制,是本能驱使我们远离可能的威胁。

另外,信鬼神让人得到是心理安慰和心灵的寄托,并非科学上东西。这说明心理需要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尤其在面对未知、不确定性,例如高考,升迁,婚恋等。当我们不确定时候,会把希望暂时交给神灵,这样可以缓解这些不确定带来的焦虑。怕鬼神,也是对未知的敬畏,会成为社会道德约束的一部分。

 

鬼怪形象与个人的关系

童年的经历和创伤,尤其经历过被虐待被抛弃被忽视等,可能会把内心的不安感等转移到对鬼怪的恐惧,这样会让自己舒服一些。成年后,一旦激活早年的创伤感受,也会认为是对鬼怪的恐惧,而忽视了对诱发恐惧的创伤点的疗愈。结果可能是找不到恐惧的具体原因,其实还是与早年的经历有关系,需要去打开压抑的东西去处理。

鬼怪反应我们的内在冲突和压抑的情感,尤其做梦或者幻觉中。鬼怪是我们潜意识的呈现,观音菩萨像慈爱妈妈,可以满足我们对理想妈妈的渴望。黑白无常象征不安,下地狱就像没有着落的心。这些都是压抑情感后的潜意识表达。

面对我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果选择压抑,这些情感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表达,所以与其回避它不如去面对它。在心理咨询提供的涵容、安全的环境中,通过言语去表达内心的各种感受,通过真实的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互动去呈现并修通固化的关系模式和情感模式,最终获得领悟和成长。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