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郭梦语
今年8月,我开始了合气道的学习。
当时学习合气道的目的主要有三:
一是想学一种防身术;
二是希望通过运动升华自己在生活和咨询中积累的情绪;
第三点也就是为何选择合气道而不是其他武术的原因,就是合气道是一种以保护对手为前提的防身术。
后来随着学习领悟的加深,我发现这与其说是防身术,更像是一种“道”的修行。
我惊讶的发现对武艺的精进,需要“理”的理解,而这种“理”同样适用于心理咨询。
所以我写下我对于自己咨询的感悟,不,也许应该说是启发。
******************************
8月的那天晚上下着小雨,我第一次来到道场。师傅是一位说话细声细语,给人感觉既温柔又有底蕴的人。
在开始上课前,他问我是如何理解合气道的。
我当时回答:“对方打过来就把对方放地上。”
师傅并没有直接否定我的观点,而是如下说的:
“你说的没错,在形式上是把对方放倒在地,只不过把对方放倒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方倒地也只是结果而已,我们的目的在于感受对方的力,理解人体的理。”
师傅对于我观念的修正并没有使我感觉不快,事后细思发现这不就是初诊刚见面时咨询师需要和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定义的进行认知修正的过程吗?
师傅明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却可以感受着我状态,先肯定,再在合适的角度修正,当真是应了他所说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也不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是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使来访者得到成长,解决问题只是所带来的结果。
为了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师傅抓上我的手,让我发力,我边看到他的手、手臂、肩部,也许是他的整体都在跟随我的力运动,即使我的力非常小。换位我抓着他,他的力度也小,我也感受到了,但是也就是手臂在跟随运动。
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互动和这个过程很像,来访者提出问题,咨询师感受他/她,理解他/她,然后进行引导。
来访者发来了力道,我感受到了,有一些回馈,但是没有像师傅那样把力传递到整体,大概是来自我自身的为了维持自我的阻抗,这就是共情能力的差别。
感受了几轮后也到了上课的时间,临离开还不忘平静的跟我说:“先开始不能理解没有关系,随着练习以后会慢慢明白的。”
他感受的如此细致,以至于我心里的波澜还未显现便已归于平静。
******************************
在咨询中,来访者开始焦虑的情况是我一直比较无措的情况,我会发现他/她的焦虑逐渐升级,而我却没有有效的办法使已经开始发展的情绪减缓或降低,往往是任由来访者发泄后自主归于平静。
我想下回当来访者开始焦虑之前进行安抚,而不是他/她情绪波动已经很大了再进行干涉。
所以我想,来访者的情绪如果已经开始波动了,好好让他/她发泄是可以。若要干涉,最好是在情绪将要波动的时机进行。
如师傅所言,后来随着对技法的练习,我对于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于咨询的感悟也在加深。
正如我对于技法的学习,是先模仿,再熟练,然后理解,再后感悟,最后改进,如此循环得到提升一样,对于心理咨询也是如此。
“道”与“理”是相通的,如今我感到选择合气道是幸运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
☆我是郭梦语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坐标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个人成长,婚姻之前的恋爱情感问题等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评论(1)
t**
也许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就是将日常经历与工作中的问题合二为一,互相体会、融合。成为好的咨询师任重道远,但无论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拥有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乐于体会“道”的心态才是最可贵的。郭老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