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位妈妈向我倾诉她的困扰。她一直和家中老人一起照料孩子,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孩子都能平静接受,不哭也不闹。最近她需要出差半个月,分别前和孩子好好沟通过:“妈妈要出差15天,宝贝乖乖上幼儿园,妈妈很快就回来。”可现在一打电话回家,三岁多的孩子就哭闹着问“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向我咨询的时候,这位妈妈语气中满是心疼,恨不得立刻飞回孩子身边。而最令她费解的是,出发前明明和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孩子还是有“妈妈不要我了”的焦虑。
其实,三岁多的孩子对“15天”是没有概念的,他甚至不知道怎样是“1天”。这些数字对他来说,真的好难。我们需要细致到告诉他,早上起床,在家吃了早饭,去幼儿园,在幼儿园吃好点心,再吃幼儿园的午饭,然后午睡,睡醒了吃下午的点心,然后婆婆接回家,吃了家里的晚饭,再去睡觉,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天。或许孩子就能理解:“哦,原来这样才是一天!”
那么,“15天”呢?
对一个数数还只能数到5的孩子,我们要怎么帮他度过妈妈不在的“15天”?那位妈妈懊恼地说:“早知道买15根棒棒糖给他,一天吃一根,吃完妈妈就回来了。”如果不是担心孩子蛀牙,这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在已经和孩子分隔两地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先向孩子解释一天到底是多久,再每天打电话告诉孩子,今天是第几天了,妈妈再过几天就回去。孩子可能还是会哭闹,但在电话中,他能发泄出焦虑和不安,能听到妈妈安抚自己,能感觉到妈妈还是爱自己的,或许他就能慢慢了解到,妈妈并不是不要自己了,甚至可能会理解妈妈暂时离开自己的无奈。
如果是孩子平时的主要抚养人不得不暂时离开孩子几天,除了日常要给孩子讲解时间概念,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首先,提前预告。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告诉孩子自己遇到问题了,需要离开几天,这个“几天”的概念越明确、越细致、越易懂越好。
第二,平等交流。谈论自己要暂时离开这件事的时候,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对待,隐藏好心中的担忧、焦虑和内疚,让孩子知道,爸爸或妈妈完全相信他能过好这段分离的日子。
第三,表达对孩子的爱。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支持或赞同的态度,也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爸爸或妈妈必须去处理,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事情一旦处理好我马上就会回来。最好能约定每天要打几次电话或视频等等。
第四,为自己找个“替身”。外出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挑个布偶或是其他东西,在分离的日子里代替爸爸或妈妈,给孩子的思念一个寄托。
第五,尽可能缩短分离的时间。如果孩子在7-24个月,尽量不要分开太长时间,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明确的依恋”时期,也是我们平常说的开始认生了。这个阶段的分离对孩子来说格外难度过,他会想念爸爸或妈妈,分离的时候不愿意和陌生人相处。
第六,表达感谢。回来后,记得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他帮你解决了你的难题,也谢谢他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和孩子的分别,是一个考验,也是检测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子依恋关系的好机会。只要平时注意技巧多沟通,相信这样的“小别离”不会是个“大难题”。
☆我是高晓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福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问题、人际交往、亲子关系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