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把走丢的自己找回来
2017-06-17   2526次阅读   7个赞

壹点灵lianyungang心理咨询专家 宋华强

这些天在心事贴上看了好多“心事”。

岁的少男少女,性意识刚刚萌发,突然有一天,手淫满足了它们的性满足。满足之后内心在呼喊,不能这样。压抑还是释放呢,便产生的心事。

岁的高中学生,整天在老师的监控下,没日没夜的做题。对面的女生,同桌的男孩,时不时地把自己的精力分散。一次口角后,看到它们的窃窃私语就怀疑在讨论自己。有心事了放不下。

岁的大二学生,从昏天黑夜的高中走来,轻松的度过的大学的一年生活。到了大二突然觉醒,自己做了什么嘛?是为谁在读书?自己对医学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数学也没感觉,这都是父母的要求。我自己在哪,我是为自己活还是为它人活。我不能这样麻木不仁的活。可是父母那么辛苦的挣钱在供自己读书,放不下它们的期望。于是没心思读书,却不得不读下去,和谁说说说自己的心事。迫切需要探索自我,有了放不下来的心事。

恋爱了有被抛弃的担忧,结婚了有第三者在威胁,儿子大了不听话,媳妇只是听儿子的,孙子只对婆婆亲。一系列的心事源源不断!

和它们咨询、访谈、交流中我深深的体会着它们的心事,也思考这些心事的来源。

突然,一位来访者说了这样的话让我心震颤了一下。“我怎么不知到自己在干什么,我的自我哪去了?”

作为咨询师的我被她的话深深的刺痛,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不就是咨询者的追求吗。我要让来访者知道“自我”。

其实每个人可能会疑问,“自我”是什么,你在哪,我该如何陪伴“自我”。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自我”是人的意识存在。

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人在胚胎期才有神经系统的发育,到胎儿期才具人形。那就是说,要有意识最早也只能在胎儿期。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也说,3岁之前没有自我的概念。

心理咨询理论中有这样的说法,孩子满月前的意识只有自体和客体的再现,而且是混合存在,没有自我和周围世界的区分,世界是我的,我就是世界。我猜想那是不是世界属于我的,我是万能的,我是上帝,上帝就是我。

后来3到6个月,张开眼,有了光的世界,还有妈妈在给我喂乳,饿了是妈妈给了我的食物,妈妈是好妈妈,但是还有的时候我饿了妈妈有不能及时满足,我是坏的妈妈也不好。就是说,我坏妈妈坏,我好妈妈也好。不知道妈妈和我还有区别。

而长大到6月到3岁的时候,渐渐的认识到,我表现好妈妈可以坏,我坏妈妈对我还好。这个时候有“自我”了,也有点乱了。有了我的意识还真不是好事。

岁过后的我慢慢体会到,妈妈是好的也有还得时候,我也是有好坏的成分。

我的人生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诞生了。“自我”也在不断的丰富,却也渐渐的远离那个万能的我,上帝的我,远离随心所欲的我。我开始走偏了。

“自我概念”的产生意味着非我的出现,意味着“我”有诸多的不可能、不应该、不自由。

在人生的旅途中,自我,内心的那个“自我”离我们越来越远,导致我们经常感受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内在的满足。失去了“自我”,导致内心与现实要求的冲突,烦恼和忧愁,愤怒和恐惧时常出现。

当你知道了“自我”的来源后,烦恼的根本,你会怎么对待现在的“自我”呢。

人生之路都是自己在走,就是自己在走自己的路。

名人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就意味在有其他人自干涉你走自己的人生,但你也有巨大的意志力在维持走自己的人生。

真的,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这样,也向往如是的生活,可是现实如何?

心事说出来肯定会有回应,至少被自己再次认识。咨询师是专业的自我探讨者,会和你一起探讨人生,寻找自我。

心事是说给别人的,找回“自我”还得自己努力。

我们都在走自己的路,只是走着走着,把自己走丢了。但觉醒时发现,自己还在,走在路上的还是自己,让自己虚惊一场。

何时觉醒、何时感觉到在走自己的人生路!

静候我关心的所有哪些有“心事”的修行者的佳音。

☆我是宋华强

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我在连云港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情感、婚姻家庭、学生成长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7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