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我真的不想上班了!”
:“那怎么行呢?你是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哎,烦不烦,我发发牢骚你就上纲上线,还要不要人活了!”
:“我这是为你好!”
:“这些话能少说点吗?我不想听!”
:“......”
情景二
:“我真的不想上班了!”
:“噢。”
:“哎,好像不上班又不行,不然吃什么呢?”
“B:嗯,好像是的。”
:“还是上班去吧,要对自己负责啊。”
:“噢,下班了就回来噢,我们一起吃饭。”
:“好的!”
这两组对话中,类似的哪一组在你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呢?如果从沟通的效果来说,您觉得哪一组要好些?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两组对话的差别。A抱怨不想上班,对话1中的B(以下简称1B)义正言辞、苦口婆心,想要说服A,但效果甚微。对话2中的B(以下简称2B)甚至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只在最后说“下班回来一起吃饭”,然后A就开开心心上班去了。
如果把A的话想象成一股能量的话,1B除了把这股能量挡回去之外,还附加了自己的能量,于是A和1B之间的能量不断加强,两个人都在踢皮球,最后爆发。
呢,先把能量接过来,A的能量有地方释放了,心里舒服了。于是开始从自身寻找新的能量,这种能量,我们姑且称之为正能量吧。
源源不断的接住A的能量,直到最后,将能量升级,反馈给A“回家一起吃饭”。于是A既释放了自己的负能量,又得到了升华的正能量,最后能量充沛地去行动了。
如果不是太好理解,我们想想两个人打太极的样子,可能更为形象 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在对方抱怨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你觉得这是在为他好,但其实他可能只是想抱怨一下,他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你也要充分相信他的潜能,他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
他说的话只是头脑中冒出来的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
你也许认为这样的想法比较危险,记住哦,这只是你认为,不是他认为。所以你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干涉了,干涉一件并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把你的焦虑转嫁到对方身上,这样做的结果便是火上浇油。
当你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时,如果你想告诉一个人,就拿上面的1B和2B来说吧,你也许会更愿意告诉2B。
因为2B不会觉得你的想法很奇怪,更不会将你的想法妖魔化,因为你只是说出了一个想法而已,这个想法并没有付诸实践,并且,“要不要付诸实践”这个主动权在你手里。
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下,你的潜能被不断激发出来,你也许会做一些尝试,也许结果不一定好,但你不是傻子,你能够判断以后要不要再做类似无效的事。
在这个看似毫无主见的2B面前,你被全然的接纳,这种全然的接纳,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爱”?
☆我是温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成都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压力、个人成长、恋爱情感、婚姻家庭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