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你为什么不能成功?那是因为你总想着失败
2017-06-29   2729次阅读   9个赞

壹点灵ha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胡杭华

成功与失败,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很值得说道的问题,从“不成功便成仁”、“成王败寇”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无不说明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人们永恒的价值取向――争取成功,避免失败。哪怕是“勿以成败论英雄”,也是同样。如果人们真的能做到不把成败作为英雄的评判标准,那么这句话也就不会成为名言流传下来,正因为它的特意强调,才更让人意识到,大众的认识,也就是在主流价值中,人们就该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可是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现代社会,虽说价值多元,但再多元,每种价值观都只有一个相应的评判标准,在这种特定的价值评判标准下,成功的比例就只有那么多。也就是说,同种价值观下,成功者永远都是少数。)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影响成功的因素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除了任务难度、机遇、他人的帮助等这些外部客观因素之外,更有个人能力、气质性格等内部主观原因。这些在各种多如牛毛的成功学书籍之中早有详细讨论,就不拾人牙慧了。

在此单说一个:对于某个特定任务来说,成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要经过许多次尝试才能达到的,所以,成功还与不懈的尝试有关。所谓屡败屡战,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指这一点

可是有太多人,不愿意尝试,或者说尝试一两次未取得成功,就再也不愿意尝试。如此一来,成功自然也就永远到不了眼前。如果与成功依旧隔着千山万水也就罢了,可如果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却没能捅破,岂不扼腕?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尝试?

事实证明,那些不愿意尝试的人,并非能力不足尝试不了,而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有人会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自信的人没有闯劲,前怕虎后怕狼,自然就不敢尝试了。是的,的确是这样,可是,为什么呢?他们难道不想要成功吗?只有尝试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尝试,永远无法成功啊。

事实是,他们很明白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想要成功,可是无论你是苦口婆心还是耳提面命还是当头棒喝,他们就是一边点头如捣蒜,一边脚步不动移――就是没有行动。所谓枕边发尽千般愿,明朝依旧卖豆腐,即是如此。

劝慰的人往往很沮丧,与他们讲道理总好像隔着什么,永远戳不到他们的G点。

实际上,确实隔着什么。

客观来说,对于每一件任务,成功与失败发生的可能各是50%,就好像抛一枚硬币,正面与背面朝上的几率基本相等。作为占据一半几率的失败,本身没那么可怕(赌博、借高利贷、卖房炒股这种纯属自杀的行为,不在讨论之列),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没什么事情需要立下生死状,不成功便成仁。大多数情况,比如科研、创业、技术攻关等,都是成功有奖,失败无罚。失败了最多也就是损失一些金钱和时间,余无大碍。可是对于不自信的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所以他们比一般人更不愿意接受失败。

而正因为他们对失败的不能接受,放大了失败的可怕。放大了可怕程度的失败让他们更加不能接受,他们就更加要避免失败。这么相互助力,一再加强,到最后,失败就成了生命中绝对不能承受之重。

那么他们为什么那么不能接受失败?原因在于,小时候被父母否定、拒绝得太多,每一次被父母批评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自我价值的丧失,这样的成长经历会造成他们极度缺乏自信,渴望外界认同。而小时候缺失了什么,长大了就会寻寻觅觅,哪怕已经成年,心里还会留着一个空洞,让人总想要抓住什么来填补,而这个东西就是成功。他们想要用无数的成功来填平缺失的自信,证明自己不是从父母眼中看到的那样浑身缺点一无是处。但是由于这个成功是用来填补天生的“欠账”的,再多的成功都只是用来还账,用来填平与别人天生的差距,所以成功再多,也被他们认为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不会明显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所以他们对成功虽然极度需要,但对成功作用的敏感度却不佳。

但失败就不一样了,一件赋予了期望,付出过努力的任务如果失败了,能够迅速激发小时候被父母严厉批评时带来的自我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感觉,让他们瞬间穿越回幼年时期那个视父母如一切,对于父母批评自己犯错时的态度极其敏感,害怕父母会从此撤销对自己的所有关注和爱的孩子身上。失败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不仅不能还上欠账,还会让他们的债务变得更多,好比站在坑里,每一次成功都能让他们更接近平地,而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他们更下陷一分,让他们恐惧自己会陷入深不见底的黑洞,从此再无出头之日。

因为正如《我们走过最长的路,就是自己的套路》一文中说过的那样,小时候,我们通过父母的眼光看自己,自我价值来源于父母给予的肯定和认同,它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精神支柱。对于不自信的人,也就是从小得到父母肯定关爱不够的人来说,任何能够撼动这个立身之本、精神支柱的风吹草动,都会激发他们极大的焦虑。因为他们在无法反抗的幼年时期,就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价值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绑在了一起,不成功便成仁。

成功能够极大地提升从小因被打击否定过多而形成的过于低下的自尊,降低焦虑。但如果失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世界末日般的灾难性后果和认知:我果然是最倒霉的,我果然永远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所以一方面,他们非常需要成功,但是与成功仅隔一线的,是能够引发他们极大精神痛苦的失败,这让他们对于尝试陷入极大的趋避冲突(同一件事物,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弊,个体对这件事情既想趋近又想逃避,形成冲突)。

可由于挫败的感受在他们幼年时期就已在父母那经历了太多太多,而成功的体验极其鲜有,所以相对于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来说,失败对他们的排斥力更大。对于一件任务的尝试,他们与其说在争取成功,不如说是在极力避免失败。在这个过程当中,失败的后果被放大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它占据了所有的注意力,让他们再看不到原本存有的50%的成功几率。他们唯有放弃尝试的行动,宁可放弃成功的那50%可能,也要避免一旦失败将会产生的100%被灭顶的“灾难”。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不敢尝试的人的体验中,他们与成功之间,还隔着一个更加重要的东西-失败。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说,一件任务的结果不是简单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二分法,而是先避免失败,再通向成功,这样一个连续的目标链。这么看来,他们与成功的距离就比一般人远了一截,也难了一截。

也就是说,要通向成功,他们的起跑线就比一般人落后一段,好比是先要将自己从陷坑里填出来与别人站到同一水平线,再努力向上够取成功。而相对于成功,失败与他们的距离就太近了,近到他们深深相信,尝试的结果就是失败,唾手可得。

另外,他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鉴定标准也与常人不同,对于成功,不是完胜就是失败,而对于小负,那根本就是大败。这样对成功过高和失败过低的鉴定标准,造成了他们的体验中,成功极其罕见,而失败家常便饭,再次“印证”并加重了他们就是个失败者,与成功无缘的观念。

还有,当一个人的注意力极度集中于避免失败这样的负面目标上时,他的精神总是紧张的,情绪总是焦虑的,他将持续处于应激状态。这样的状态,非常不利于一个人应有的能力的发挥,这种情况下,失败的可能自然会提高(所谓怕什么来什么),而一旦提高,也更加“验证”了他们是失败者的结论。

实际上,这一切的起因都在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父母的有条件关注和价值的条件化作用,使他们牢固地将自我价值与任何具体事件作了关联――这件事我没干成功,我是失败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配被爱的。

这个极其概括化的信息以内部语言的方式在大脑内反复传递,并得到加强,成为潜意识,指导着他们的所有外显行动和观念。这种隐性信念的影响力非常大,个体根本难以察觉。即便察觉,要改变也非常困难。因为当一个人被一种信念牢牢控制之后,他总能从自己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来印证这种信念的正确。而人生总会遇到挫折,大到没考上名牌大学,没找到理想工作,小到上班没赶上地铁,车胎被钉子扎破,这些事如果被用来验证一个人是个失败者,那实在是太容易太平常了。

而要破除这样具有极大惯性的观念影响,则非常不容易。不自信的人需要停止以外部标准,即别人的看法评价自己,学会用自我内在标准评价自己,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要学会包容自己,悦纳自己,要认识到,人的自我价值在于存在价值,即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而并非由幼年时期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的多寡来决定。当然,由于我们每个人幼年时期都必须依赖于父母的抚育和教养而生存,所以我们的自我价值最早一定是来源于他们。这个事实虽然无法更改,但,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我们就可以(也应该)做出改变,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够不再依赖父母而存在,也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实现自我了。

另外,也可以运用一些逻辑分析方法,比如语意分析技术,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具体化。比如考试失败这个事件,不自信的人总会从中得出“我很失败”这样的结论。实际上,这样的表述没有意义。因为“我”这个主体,包括“我”这个人和与“我”这个人有关的各个部分,也包括“我”的各种思想行为等等,“我很失败”这句话也意味着与“我”这个主体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是失败的。但事实上,我的头发我的手脚,我的呼吸,我的运动,这些都不能称作失败。所以,我们要尽量把对事件的描述具体化,定语宾语状语一个都不能少,所以“我考试失败”这件事,应该描述为“某年某月某一天,在某次某学科的考试中,我没有通过”,这样,就使自己的失败得到了正确的限定,而不是无限制扩大化到整个人和整个人生,形成灾难性后果的情况。

当一个人学会这样具体化描述自己身上的各种事件时,他对各种事件的原因及其对自己的作用也会得到客观的解释;而当一个人对于事件的认识能够渐渐接近客观实际时,他的理性思维将占据优势,负面情绪和精神困扰将很难发生。

明白了这些,是否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总是从负面关注问题,关注自我的情况,改而从正面关注问题,关注自我?因为,虽然成功失败的客观概率仍是五五开,但关注正面能让我们保持放松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有了这两者,我们将更容易发挥出、发挥好自己的能力,为取得成功做出正面的推动。而即便失败,我们也明白,这仅仅只是我们在这一件事情上的失败,它动摇不了我们的价值根本,我依然是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所以,既然不爱失败,就请放开它,让它与成功公平竞争,让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一次次证明自己:存在本身即是价值。

不要总想着失败,它其实承受不起;而你为什么不成功,那是因为你总想着失败。

仅此而已。

☆我是胡杭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杭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恋情感、个人成长、情绪压力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9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