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如果坐在对面的那位朋友跟你大谈“原生家庭”这些在客体关系心理学里有着重要意义的专业术语时,我想你已经不再会觉得稀奇。
因为对这个概念如今早已耳熟能详,而且如今总有人提醒你,遍地是巨婴。
如果这个“原生家庭”关注者不是心理学人,那一定是有故事的人。
当然,这些故事往往都是很悲催的,且大多发生在自己的童年,且大多与自己最亲密的照顾者有关,与自己的父母有关。
故事剧情也大多离不开被关过黑屋,从小就被扔在亲戚家,从小在家里可有可无。
或者有一个永远焦虑的妈,一个永远不回家的爸,或者从小没见过自己爸,没见过自己妈。
更或者,曾经有个自杀的妈,一个家暴的爸。
总之故事情节一般都很惨。
一般都拥有了一个悲剧故事的所有必要因素。
拥有让人无法忘怀的非常情节。
完全可与那些拿大奖的电影剧情不相上下。
于是,当我们跟别人聊起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的地方。
聊起自己不喜欢的性格部分,聊起自己的那些短处。
或总感觉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
都会很自然的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想起自己的爹妈。
以至于每当谈起自己当下的人际关系能力,情绪掌控能力,情商等等,无不会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过去。
甚至想来一次穿越,看看在三岁之前,爸妈对我到底做了些什么?
因为对你而言,如今的自己都与过去的童年有关。
于是,活在当下的我们就寄望于在过去里找到答案。
于是,找着找着,把当下也活成了过去,把过去等同于了未来。
根本就忽略了未来,无法发现这里还有未来。
你除了呼吸在当下,都是过去的影子。
于是,在不断怜惜自己的时候,煎熬在过往的痛苦中时,熬着熬着就把这些认为是属于童年期的悲催悲剧熬成了一碗鸡汤。
然后就这么心安理得地喝着自己的鸡汤,自然而然地呆在自己的悲剧里,无法自拔。
自己是悲剧的主角,大家是悲剧的观众,生活就是悲剧的舞台。
就这样悲剧就成为了日后生活的主线条,成为自己的招牌,成为自己随时撤离放弃的后盾援军。
不是我办不到,只因为我很惨。
不要怪我办不到,你能有我惨?
就这样,当我们陷入当下的困境时,过往的困境就顺其自然地成为自我不可成长之理由,充足的理由。
我可有一个时常让我从噩梦中惊醒的童年。
我可有一个让人体会不到爱的妈妈,让人恐惧的爸爸。
我到现如今仍能如此真实地体验到那些曾经的的不愉快。
原生家庭对你的意义就只变成了一个----背锅。
但遗憾的是,当我们始终把不幸的过去当作自我怜惜的筹码时,当下的不愉快并不会轻易走开。
夫妻关系,人际交往,负面情绪,乃至亲子问题,该来的往往一样来,该不走还是一个不没走。
而这些都是当下的问题。
但是我是需要爱的,难道不能怜惜下自己?
然而此种自我怜惜,并不是爱,并不是真正地爱自己。
这种怜惜实际是建立在对过去所有不愉快的恨之上,建立在未原谅之上。
当这一道防御墙建立起来时,它既阻挡住了过往情绪的侵袭,也挡住了通往未来的霞辉之路。
如此,在这种怜惜之下往往只会让自己停滞,让自己看不见可选择的自由一面,无法看见可以延展的空间。
在这种怜惜之下也就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自己的当下,亦放弃了未来的自己。
只看见恨,活在恨里,又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到爱呢?
的确,不可否认,任何人,痛苦的过去,都会影响着当下。
然而,当我们倾力去挖掘,看见那些过去的影响时,除了倾诉自己的苦闷烦恼之外,本意更是要不再受到它的影响,不要再去受困于过去的负面影响。
那一道伤疤,已经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无法抹去,无法逆转。
但我们可以选择对这道伤疤的看法。
何况,我们的父母本身曾经也是深陷其中,也是受了他们父母的影响,而我们要继续代递下去吗?
当“原生家庭”这一概念让你非常舒服的时候,可能并不意味着你通过这个概念帮你解决了什么。
只是你发现为我的惨找到了原因,且籍以在我之惨下不再负责。
有那么多和我一样惨的人,似乎更有不负责的上千个理由。
这的确让人很舒服。
但是,当你仍沉睡于那个原生家庭的时候,其实正在放弃选择的机会,推掉需要你在当下承担的责任。
结果,你本要不受其影响,却时刻受制于此。
但当你无法选择你的原生家庭,又无法原谅原生家庭,无法饶恕你自己的执念时。
不管中间的过程有着何等的坎坷和艰难,如不告别继续判定原生家庭有罪。
改变,成长就无法开始,未来也必会迷失。
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加上对过去的思考,加上对当下的看见,才会产生一个“还原式”疗愈。
然而,只知道原来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的,止步于此。除了有对上号的惊喜,只会陷入自我否定的原地踏步模式。
但原生家庭的意义的如果仅仅限于背锅,即使背了这口锅,当下的你,仍旧需要在当下成长。
我想这必须要往前再走一步。
毕竟,过去的影响终究只是过去,你一定不想让它影响你的未来,并继续影响你下一代原生家庭的未来。
☆我是周杰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广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障碍、亲子成长、两性情感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