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要碰到一点小挫折,就会着急、生气、愤怒,甚至暴跳如雷。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让人难以接近,也很容易破坏自己的心情、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让自己懊恼不已。我试着去探求其中的奥秘,希望能带来一点帮助。
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威胁或恐吓所带来的被抛弃的恐惧。当他觉得有能力控制这种威胁或恐吓时,所感受到的恐惧就会变成愤怒,而且还会激起以前所经历过的相似的恐惧,也一齐变成愤怒。当以前无数次的恐惧都变成了愤怒时,就成了熊熊燃烧的怒火,而爱在其中消失殆尽。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威胁加恐吓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的哭、吵、闹等不乖行为。如“你再哭,我就不要你的”、“你再闹,警察就来捉你的”、“你再不睡,老虎就来吃你的”、“你成绩这么差,只能去讨饭去的”等等。都会让人感觉随时都有被抛弃的恐惧,而变得乖起来。
当父母发现这招挺管用时,就越用越顺,一发不可收拾,好像除了这招就没有其他招了。可没想到,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就会发现,威胁不管用了;于是用恐吓,接着恐吓也不管用了;于是用暴力,接着暴力也不管用了;只能用不孝等等道德罪名,按个罪名,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并开启了唠叨模式。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觉得有能力抗衡父母时,父母的恐吓带来的不再是乖,而是愤怒。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恐吓行为会激起孩子小的时候所经历过的相似的恐惧,并转化为愤怒。随着,所激发的恐惧越来越多,愤怒也就越来越多,于是愤怒之火从此开始熊熊地燃烧起来。于是稍不如意就会生气、发火,甚至暴跳如雷。
这就是报应。小时候为图省事的威胁或恐吓方式,到了青春期来个总爆发,需要偿还。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愤怒之火来释放可能被抛弃的恐惧,然后可以勇敢地走向世界,只要父母能接受孩子的愤怒。可是很多父母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愤怒,也无法面对这个好像没完没了的愤怒,只能无措地、慌张地、匆匆忙忙地打上了不孝的道德罪名,唯恐天下大乱。尽管道德的罪名可以压下熊熊的怒火,但也压下了直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爱,呈现出来的只是道德层面的勉为其难的爱。因为真正的爱消融于熊熊的怒火中,好像消失了。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