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及社会问题对其的影响
2017-09-27   4426次阅读   1个赞

壹点灵hengshui心理咨询专家 李谢之

  

一、青少年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

  

1. 情绪波动明显

  

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某种情绪,而且情绪一旦产生,其强度就可能比儿童或成人大得多,具体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青少年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宕。

  

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似乎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造成青少年情绪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影响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大量出现,如学习成绩、交往情况、与父母关系、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等。其二,青少年期是充满各种矛盾的时期,生物、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常在青少年内心得以体验。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对待矛盾易产生偏激,因而引起情绪上的两极反应。

  

2. 情绪心境化

  

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年早期的高中生,会出现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缓作出情绪反应,二是延长情绪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心境化的趋势。

  

3. 自尊感体验深刻

  

自尊感(se1f—esteem)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在儿童生活早期就已展露,只是随着个体进人青少年期,主体我和客体我一分为二,青少年不仅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确定,从而引发自我体验。青少年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因此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青少年的自尊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青少年自尊感强烈。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有的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争得脸红耳赤,有的则为此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还有的甚至发生殴斗,不惜诉诸武力。

  

第三,青少年自尊感稳定性差,极易波动。

  

(二)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

  

情绪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都是情绪现象的有机成分,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青少年期的特点,导致情绪的表现具有不一般的特点。而且,由于情绪显露于外,使得情绪具有了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1.情绪文饰现象增多

  

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

  

情绪文饰现象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造成文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情绪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以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又逐渐具有了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

  

2.表情更加成熟

  

表情(expression)是各种情绪体验的外在表露,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作为情绪特有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交往功能。

  

二、社会问题之一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学生主观报告的互联网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网络成瘾学生报告所受到的消极影响远大于非成瘾学生。另一方面,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学生都认为网络在改善他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他们许多共同的话题。互动性的网络代替了此前学生们相当一部分花在电视和收音机上的时间。

  

(一)互联网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心理学家对计算机游戏对青少年认知过程影响进行研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个人角色扮演游戏往往是在一个视觉化的环境中,要求玩家对一系列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尽快做出决定完成任务。研究者发现经常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孩子在空间表征、视觉注意等方面有所加强,但这取决于孩子们玩的是哪一种游戏。但没有证据支持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长期的认知技能有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与学校学生学习

  

互联网上所建构的社会认知环境包括了一系列的挑战。为在学校和家庭中使用互联网,可以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机。并有助于促进ADHD儿童和其他有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但是,后来的研究并没有证明这一结果的显著性,只显示有轻微的正相关。有人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问题解决技能、思考策略、记忆、想象和团体精神。

  

(三)互联网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所面临的两项主要的应激和发展性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建立亲密关系。在线关系提供了匿名交往的可能,使青少年可以避免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焦虑。他们可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不怕别人批评其外表、容貌和个人怪癖,也可以避免性别和种族歧视。网上聊天与发送电子邮件正在成为人们认识新朋友的一种非常平常的方式。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使用是他们适应和应对其所面临的巨大的发展性应激的方法。但是,如果在线交往替代了现实世界中的关系,则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关系,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关系时更加缺少准备。互联网成瘾者比非互联网成瘾者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遇见新人、进行社会试验(social experiment),相应地,他们面对面(face to face)的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减少。缺乏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仅有线上交流的社会经验)和缺乏统一性的构成(网上的匿名身份)是阻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两个主要缺点。

  

(四)对情绪、性格的影响

  

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人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研究者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他们也发现青少年多度上网交友将导致社会孤立(socialisolation)和社会焦虑(social anxiety)。但另一方面还有人发现,感知到的愉快感(perceived enjoyment)与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之间是正相关。也有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可能让用户感觉到安慰和满足。

  

(五)脱抑制化(disinhibition)的网络心理

  

网络具有书面语言,匿名性,多对多,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使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吸引力。网络的这些特性综合起来突出的表现为网络的“去抑制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符存在,从而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脱抑制化”程度要远高于非网络成瘾者。

  

三、社会问题之二 ——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教育者的建议

  

(一)父母离异对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调查中,父母离异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组的青少年。并且父母离异的初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组的初中学生。而父母离异的高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与正常组的高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不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初中阶段是儿童自尊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正常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父母离异的学生一直到了高中阶段,其自尊心才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说明,父母离异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迟缓现象,并且将涉及到他们的品德、人格和其他行为。

  

(二)父母离异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差异的。父母离异儿童自信心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简单地说父母离异对男性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学者曾经研究了父母离异对儿童性格发展所产生的性别差异,他的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男孩攻击性强,女孩则表现得更为焦虑和苦恼。父母离异对青少年心理所带来的性别差异,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父母离异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教育者应该各负其责。

  

首先,父母应该继续承担子女的教育责任和义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能因为夫妻的离异而中断,更不能因为夫妻的离异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使家庭离异的父母了解父母离异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孩子适应父母离异或父母再婚的家庭环境,完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职责和义务。

  

其次,学校教育应该重视父母离异这个处境不利的特殊群体。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仍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每个班级里都有父母离异的学生一所学校少则几个,多刚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业表现、语言行为明显地有别于正常儿童。学校应该根据父母离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举办学术讲座和个别咨询,使他们既不因父母离异而自卑,也不因家庭环境的变化而淡漠,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和离婚。在学校中,尤其是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多给父母离异学生一份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打击的时候仍能感受到人问的真情,尽快摆脱父母离异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做到自尊、自爱和自信。使他们的心理和正常学生一样,得到应有的发展。

  

再次。父母离异儿童的养育者。应该了解父母离异给儿童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不能因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在身边而弱爱,也不能因孩子被亲生父母所抛弃丽放任不管。在父母离异后,儿童的情绪出现波动,心理发展受到影响都是正常的,关健是养育者应该帮助父母离异的弦子及时摆脱父母离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我是李谢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衡水

☆我擅长以下领域

青少年成长、家庭关系、神经症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