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新闻消息里,时常看到有一时冲动暴怒导致的恶性案件发生,因此而导致的吵架、殴打、伤人伤己的事例更是普遍,几乎也总能听到身边有这样那样因焦躁引发的各种纷争。我们不禁会问:这都是怎么啦?为何变得如此焦躁不计后果?
公共场所暴力出现的原因固然很多,在我看来,其中一部分可能是躁狂症的一种表现。有些人可能存在中度或重度躁狂和焦虑的病症,情节严重的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倾向。这类患者表现为思维奔逸、心境高涨、易激惹、说话粗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精神分裂的人群在清醒的时候表现得和周围人一样,但是一旦犯病就有可能做出过激举动。青春期和更年期是两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和狂躁。敏感程度高的,甚至一些天气急剧的变化也可能触发他们出现暴力行为,他人一点细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激烈行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很低。
躁狂症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和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家庭,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容易焦虑暴怒的家长很容易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小时候经常被打的孩子长大打人的几率会更高,他们对焦躁情绪的习得性处理方式更多是暴力言语行为的发泄。一些人还会在家里和家外不自觉地表现出极端两面。他们在单位克制自己的委屈和愤怒,表现良好;回到家里后却将压抑已久的心情释放出来,拍桌子、砸物件、甚至实施家庭暴力。这是他们潜在的一种寻求心理平衡的表现方式,带来很多家人的痛苦,其实当事人本身也是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和自责的,可是他们往往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和挣脱。
躁狂症和精神分裂患病人群的比例还并不大,但是却有很多人存在轻度、中度的焦虑现象。焦虑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通病。
现在的人们很善于自己查找资料,结果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误导了。经常遇到来访者主动告诉我,他查过资料了,知道自己有焦虑症、抑郁症啥的,希望我给予帮助。对此,我往往会跟他先澄清一点:不用为此过分担心,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谁都可能有焦虑体验。少量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懒散和惰性,增加工作生活的动力。自己对照度娘、或什么测试软件“查”出来的不能作准,千万别自己把自己吓着了,还是要去正规医院专科请医生确诊。当然,对于这样做法的来访者,他们的行为某种程度就是自己焦虑的反应。其实,只要不过度,没有痛苦至影响生活工作,暂时的焦虑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如何应对焦虑情绪?首先得学会自我觉察,能发现自己是否在过度焦虑。其次学习情绪处理策略,多样化地疏解,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进行释放和排遣。尽量不要郁结在心里,否则长期下去可能产生疾病。一旦受到刺激爆发出来,也容易引发打斗,造成妨害公共秩序、伤害他人健康安全等后果。
总之,适度焦虑是常态。现代人的压力也的确挺大,要想完全顺心如意也不可能。情绪是种能量,惧之,不如顺之,用之。把它们作为指示灯,了解自己,提醒自己,及时调整状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哦。
☆我是陆丹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常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家庭关系、孩子教育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