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有了心理学,人类改变的欲望就没停止过。实际上人类发明心理学前,人类改变的欲望就一直都有。
于是自从我学了心理学,整个人就不一样了,经常被当成算命半仙一样来被追问,不,应该说是被当做太上老君一样对待,期待我给他们一例仙丹,服下后,所有问题,烟飞云散。
我总被问到一系列这样的问题:
“你好,有什么办法能缓解焦虑症吗?”“怎样放下一个人?”“分手后如何修复一个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人?”……
对于这些问题,我常常无从入手。于是我的答案就向来只有4个:
1.接受心理咨询。2.接受心理课程学习。3.忍着或继续纠结。4.自己调节,具体参见第2条。如果还有5,那么就是放下1、2、3可以执行的期待。
因为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说。我隐约感觉到问问题的人背后有一个期待:你是心理咨询师,你知道怎么可以变得更好,所以你告诉我怎么变得更好。然而我再去细究期待背后的期待的时候,我又会感觉到这么一丝东西:我想你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做,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按照你说的我做了后,我就可以一定完成改变。
这感觉就像是做瑜伽或健身一样,第一式,第二式,完成这些个动作一个月后减肥完成20斤,而且是一定。但心理的改变,显然没这么直接。心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哪有什么太具体的套路可循。虽然有套路,但是不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还是空话和套话。
而且不止如此,当我问到,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的时候,通常止步于讨论。因为无论接受心理咨询还是心理课程,价格都过于昂贵而止于此。这时候我会升起很大一个疑问:你真的想改变吗?如果是,那么你想为改变付出什么呢?
没有一样改变是可以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当然这些牺牲并不止是金钱、时间和精力的牺牲。而是有更潜在的和固化的牺牲。
比如说安全感。改变就是打破解构原来的模式,然后重新建构新的模式。这就意味着你要突破舒适地带,走入未知的体验领域。而这同时标志着你将放下安全感,敢于去冒险。原有的虽然熟悉,但已不适用。只是人们在行事的时候,宁愿选择熟悉的,也不愿意选择有利的。
这像极了这个故事:某人在晚上走到树底下的时候,丢了把钥匙,于是就到路灯底下找。良久寻不得,路人问他在哪丢的。他说,在树底下丢的。路人又问之那为何到灯底下找。该人怒斥之:你傻吗?树下那么黑我怎么看得见,我不得到光亮的地方找吗?
是的,灯底下更方便,但绝不是有利的选择。你想要找到结果,就必须勇敢的走到黑暗的树下,即使带着一些惶恐和不适应。
再比如耐力与勇气。你要不断去挑战自己的不适应,忍受新模式和旧模式的冲击,即使心底有些恐慌和不确信,也要坚持去克服。
还有自尊。一段时间内,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这么做很没面子,做不出来,很受伤。那么你可能就需要暂时放一放自尊心,去脚踏实地去践行。当你抱持着自尊心而不愿意去做的时候,改变通常很难主动上来。
牺牲被动。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跟别人也有关系,但是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现状的改善。对自己这部分负起责任来,结果起码可以改变一半。那么这就需要主动去做,主动去改变,主动就意味着牺牲了被动。人们习惯于要求他人改变,总是看到自己没被他人满足。而真正改变,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变。
要做的牺牲有这些但不止这些。还有时间,你得用心去学习、感受、认同、内化,而不只是读书或听别人说几个道理。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付出金钱,寻找专业服务来协助自己。
然后改变才可能会发生,却也不一定发生。除非你自己愿意努力。
这就像你花钱报了英语班,但是你自己不努力,还是学不会。你花钱买了某本书,但是自己不读,还是不知道。报班了,读了,并不等于必然掌握了知识,更不表示能自如运用这些。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心理咨询师提供他能提供的,你提供你能提供的。改变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彼此提供所擅长的。
心理咨询师提供能量、支持、方法、本质的探索、陪伴、鼓励、监督、矫正指导等。
来访者提供行动、真诚、承诺、努力、实践、尝试、认可、勇敢等。
如果没有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一个人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角色来代替咨询师完成这些支持。如果一个人够强大,也可以自己支持到自己这些。只是,一个人如果强大到此,还会有如此这般的问题吗?
很多人在问问题,或者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他只是想寻求一个方法,然后评估下这个方法能不能实现他想要的结果,及实践这个方法的难度有多大。而如果这个方法有些难度或需要一些牺牲,他就自动完成了评估:哦,我知道这个了;这事不可能;太难太烦太痛……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很多人仅限于知道,然后寻求下一个方法。直到他找到一个几乎不需要牺牲,可以简单完成,然后实现改变效果的方法。退而求其次,如果要实践某个方法,至少可以知道1、2、3该怎么做。
这很像是当一个人来问心理咨询师,他就想让咨询师替他完成改变。仿似这个咨询师就是个神一样的人物,挥一挥魔法棒,他只需坐着,一切就可以改变。
我想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实现,那就是,一粒“仙丹”,或者类似于一把“万能钥匙”。
而我不是道人,练不出这种仙丹。非绝顶炼术高人,锻造不出万能钥匙。我只能按照心理学里所设定的,带我的来访者去体验,感受,觉察,到达悟性反应的层次,跳出来观察自己的问题,反观自己的模式,然后自己决定要不要改变。如果要,自己去做。心理的改变,有模式,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是像计算机一样,输入某个程序,就会有某个结果。
同时我还会评估,他是真的想改变,还是想找到不需要付出的方法来改变。如果是后者,我会好奇这样的问题:
假如你可以改变,你想要为改变付出多少来实现呢?
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知道他可以改变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人的愿意改变及付出的程度,显示着他想改变的愿望的强烈。改变愿望的强烈,则就直接命中了结果。心理咨询师做的只是陪伴他找属于他的方法,除非他自己找到的方法,不然很难得到他的认同,也难以真正施展有效使用。心理咨询师永远都无法挥动起他的魔法棒,替他人去完成自己的修练过程。
你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不是真正想改变的人,正如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也是。
不想改变,是因为还有所得。这就是原有模式存在获益,沉浸在旧有的模式里,虽然有诸多痛苦,但是起码感受到安全、熟悉。并且有时候还可以期待他人来改变,这样自己就更不用努力了。有这样表现的人叫受害者,他可以堂而皇之的称,是环境、他人让他困住,然后期待有个神一样的力量可以帮助自己,然而潜在的他却其实还不愿改变。
而我不知道这个神在哪里,如果你知道,请告诉我,我也想去拜访下,好奇他如何做到违反了自己作为神所建立的能量守恒定律。
☆我是陆丹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常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家庭关系、孩子教育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