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同事,女同事是90后,我们称呼她小T,男同事是80后,叫他大Y,两人差了十四五岁。某天这位男同事和我说起,他对小T的印象很差。为什么呢?起源于他俩曾经的一段对话,当时小T新提了车,大Y问她:“你的车油耗多少,行驶的公里数和每年的保养费用有多少?”,小T的回答很简单,“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管开”。正因为这句话,大Y认为小T是一个凡事不操心的大小姐,不靠谱,做不了事。
当然,在我看来,小T很不错,她做事有条不紊,细心认真,不说面面俱到,但也绝不属于不靠谱,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那一类。然而大Y看不到这些,或者说他不会去在意这方面,在大Y的概念里,勤俭持家,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才算是好女孩。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俩就属于如今典型的三观不合。没有对错,只是成长起来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不尽相同,对“好女孩”的定义也天差地别。因此他俩后期的相处,虽不说剑拔弩张,但也称不上愉快。
三观不同,存于情侣之间、同事之间还容易解决,大不了一拍两散,不再勉强磨合。但要是存于父母子女之间呢?
有家长来寻求帮助,说自己的女儿变了,变得不听话,不尊重自己了。家长感到生气又伤心,自己一点点培养起来,悉心照料长大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叛逆了,突然不服从自己的管教了?我想,遇到这类问题的家长很多,家长们的应对方式也很多。有人选择武力镇压,有人选择“放弃治疗”,甚至有家长借助“杨教授”、“豫章书院”代管……而我遇到的这位家长她选择了相对理性的方式——心理咨询。
正式进入咨询后,发现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直听从父母安排择校、补习的女儿,在志愿选择的时候没有顺从地选择教师、医生方向,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艺术类的专业。父母觉得教师、医生的工作高尚又稳定,可以给女儿一个有保障的未来。而女儿则认为艺术类是自己的梦想,自由而富于创造性。
落实到实际,这个问题也很常见,也不存在对错。这个案例中父母是商人,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拼出来的,他们不希望女儿经历和自己曾经一样艰苦的岁月,只盼她稳定平安。而女孩自小跟着父母走过多个城市,也体验过不同的生活,她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追求。
在日新月异,飞速更迭的时代,并没有绝对好坏的前途,只有对未来不同的定义和追求。稳定的“铁饭碗”在新一代眼中等于枯燥乏味,而“艺术追求”在苦过来的老一辈眼中也许意味着不切实际,虚无缥缈。
要解决类似上面案例中因三观不合引发的问题,就先要平心静气地交流接纳双方的想法,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和商讨。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且绝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