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曾奇峰老师对提醒的精神分析时,我整个人有惊醒的感觉,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提醒,在潜意识层面上,意味着你不相信某人有处理某事的能力。在妈妈各种提醒的轰炸中长大,也许骨子里痛恨各种提醒,痛恨重复的提醒,我是个不那么爱提醒别人的人,以至于有时老公都觉得我冷漠。当他发出这样抱怨时候,我会告诉他,因为我相信你,我相信你有XX的能力,如果你需要我做什么,你可以直接告诉我;可是他好像并不接招,他说他想要的是那种未知的关心,而不是要来的。通常此类谈话就到此为止,我好像不明白他想要什么,提醒代表一种不信任,而不提醒意味着冷漠,所以啥时候该提醒,啥时候又该刹车呢。
关于问题的答案,来自于生活的切身感受。某日早晨,时间指向8点20分,老公还在床上躺着,通常这个点他已经起床去上班了,我提醒他,老公,时间已经8点20了,你还不起床上班吗。他动动,没睡醒的样子,我又提醒他,你会不会迟到,他没反应。我猜想他今天是不是另外有安排,于是问你今天是不是有另外的安排,他很不耐烦的说,你怎么这么啰嗦。我一愣,从来没有人说过我啰嗦,我是好心提醒,但是能感觉到他的愤怒,那愤怒很真实,想到了曾奇峰老师对于提醒的精神分析,我想我的潜意识表达了,老公,我不信任你有对时间的把控能力,所以你愤怒了。之后我也没在提醒,干自己的事去了。事后,有向他求证他的感受,他说不耐烦,感觉自己被控制了,不想按照别人的想法来,想自己做自己的事。可见,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不想过别人说的生活。
做了次“啰嗦”的人,对于提醒我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事物总是矛盾的综合体,提醒一方面代表不信任,一方面却也可以作为关心的表达方式,运用得当,它会是关心,运用不得当,它就成烦人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提醒的次数,还要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如果把提醒比作一天平,一边是不信任,一边是关心,以往我把天平倾斜到了一边,不信任的一边,于是给人冷漠的感觉,但有时带给人的是自由。此刻我想把天平拨一拨,让倾斜回归平衡的状态,可以提醒,也可以不提醒,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状态。具体到怎么做,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可以提醒老公,时间和平时不太一样,想知道怎么回事,怕他耽误事,表达关心,老公欣然接受,那就表示他愿意接受,享受这样的关心,如果他表现出不耐烦,愤怒,就需要反思,察觉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反应,是过度提醒表达的不信任,还是他有什么之前未被消化的情绪,之后采取相应行动。因此,对老公而言,妻子做个能提醒,会提醒的小女人很重要。不过有人会说,那钥匙是不是掌握在了对方手里,对方说了算,我想是的,提醒对于他来说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提醒本来也将两个人链接起来,反馈好不好由他说了算,但是你提不提醒由你说了算,你有提醒和不提醒的自由,学会如何提醒都是你的事。
回顾第一段,老公对我抱怨,我想我是忽略了对他情感的关注,他呼唤需要更多的关心,而我的关注点不在那,所以我会迷茫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总之,回归到了哲学角度,提醒是矛盾综合体,至于怎么用它,看你心情,看你用法。如果有更多见解,欢迎留言。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