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指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而与实际健康状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或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不足以消除患者疑病观念,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往往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外来刺激感到不堪忍受,对体腔内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地感知并过分地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一般认为自己所患的疾病有结核,精神病,癌,性病,胃肠病,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发源于日本的森田疗法所特有的疑病素质理论被广大心理治疗者所关注。森田疗法有专门关于疑病性素质的论述.主要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森田关于神经质总的看法是:它是在一定素质倾向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动方式发展起来的。
一、疑病素质
森田认为,发生疑病症的人都有素质基础,他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乃是指一种精神活动的倾向性。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趋于内向。他们习惯于内省,对自己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活动容易注意,常常留心体会自己这对不对头,那是否正确,对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不适,不快或异常极为敏感,极为关注,稍有风吹草动,就忧心忡忡,形成疑病。总之,这种人的特点是“始终把自己放在心上”。
二、精神交互作用
人偶尔会出现一些不适的感觉,例如睡眠过度感到头昏脑胀,饱食过后胃部不舒服,此时,如果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这种感受上,就会使这种感受变得敏锐起来,越发清晰地感到头昏沉沉的,胃胀得难受,紧张得脸热心跳,手足无处放等等。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注意进一步被吸引,被固定在体验这种感觉活动上。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会出现一种交互作用,一种彼此促进的局面,以致该感觉越来越放大,人再也无心注意别的事情。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其实,这种精神交互作用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曾偶有体验。只不过正常人通常注意一下不适感就忽视过去了,或者对自己说,“这没什么”,而不去接着研究。但有疑病素质的人则不同,由于他们更倾向于内省,经常留心自己的感受。结果,他们就更易于出现精神交互作用,易于陷入精神交互作用这个怪圈而不能自拔。在他们身上,精神交互作用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一旦他们体验到某种不适,他们很容易把这种不适看成是异常的,病态的或者不好的,从而对它们产生恐惧和不安,极力想摆脱它们,这样反而是他们更要留心注意自己是否有这种不适感受或行为,越留心注意,感受越强。随着这种彼此促进的过程,不适感觉或行为便逐步加强,乃至固定成为长期症状。
三、下面具体谈一下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的几个着眼点:
(一)养成“顺应自然”的态度。出现症状时,要顺应自然地认为自己现在出现的症状并无特殊之处,把它当成平常的体验,既不去对抗它,又不想方设法地逃避它,在心态上听之任之。如果感到恐惧就让它维持恐惧,如果感到痛苦就让它忍受痛苦。总之,对遇到的一切都全盘接受。像古人说得那样:“正受不受”,意思是正面接受等于不接受。对于疑病症者来说,目的就是要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这种恶性循环。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要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靠自己本来就有的进取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
(二)以“行动”为准则。就是不要情绪不好就不去工作,而要情绪好与不好时都要工作,都要做该做的事,也就是“情绪跟着行动走”而不是“行动跟着情绪走”。自己的情绪好也罢,坏也罢。唯有行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就是以行动为准则的生活方式,行动是最高的旗帜。例如:对怀疑有心脏病的患者,如果把一点点有心脏病的可能性当作无限的话,就会因为怕突发心脏病而不去活动,不去工作。“担心心脏,但要活动”这是正确的态度,而且是以行动为准则。担心心脏,就不活动,是以情绪为准则,是不对的。因此,无论心脏如何不适,只要经过医生检查并无异常的话,那就要尽量带者这种不适去完成每天的工作。即使担心也没关系,务必以行动为准则地坚持工作。
(三)像健康人那样行动,像健康人那样生活。不拘泥于症状与心情,而把着眼点放在日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让患者尽量地带者症状,带者痛苦去像健康人那样行动,像健康人那样生活。其实,像健康人那样行动,带者症状去生活,目的就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这种复杂的精神冲突,将它还原到单纯的痛苦或恐怖。也就是要叫给患者学会“顺其自然地忍耐下去”,或“想否定痛苦,恐怖,或者想逃避它,或者转移目标,或者打算忘掉等,这都不行”。“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是疑病症患者必须首先采取的生活方针。对于疑病症患者来说:必须能够忍受对疾病过于恐惧的不良情绪,忍受这种时时刻刻令人恐怖的状态。同时坚持不懈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无论感到怎样痛苦都要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果患者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也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去做。患者一边忍受痛苦,一边做应该做的事,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自信。使自己的精神内倾性素质慢慢地外化,把以前投向自己身体的能量逐渐地向外投射,向生活中积极的方向投射,这是对疑病症患者的精神内倾性素质的一种外化。
(四)通过行动养成习惯,通过习惯改变性格。反复行动养成习惯.要想改变习惯,就必须改变行动。而且还必须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改变行动,养成新的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起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强的意志。但是习惯一旦形成了,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感到艰难了。那时才能说养成了新的习惯,性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对性格的改变意在使病人的精神内倾性性格向外转变,使其多注意身体以外的事物,从而减少对于自身症状或体验的关注,也就减轻了疑病症躯体化的程度。
(五)去除自我中心。被紧张不安束缚而感到异常痛苦的疑病症患者,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反复考虑自己的事情,反复考虑自己身体的状况,将精神能量指向自身。他们认为自己正面临人生最大的危机。例如:对自己头痛过分担心的人总是考虑头痛,恐怖“心脏病发作”的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到心脏上,这种状态常常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张不安当然也会逐渐加重。因此,要指导疑病症患者认清自我中心的危害,并进一步打破自我中心的禁锢,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紧张不安情绪的困饶。例如,过去将“爱”朝向自己,现在要将爱投向周围其他人。可是仅从感情上“爱”别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即必须“为他人竭尽全力做事”。从事对社会有益的行动,这是摆脱症状的关键所在。其目的也是让患者的精神内倾性素质逐渐外化,时间一长就会逐步转变为性格,使精神能量更多地投向外界,减少对自身身体症状的过分关注。为他人做事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更加舒畅。例如疑病症的人整天关注自己身上所谓的“症状”,紧张不安,连简单的,容易的事都不能做。可以指导这些病人做一些诸如扫地,刷盘子,洗衣服等简单的家务活儿。做这些活儿,应抱着“为别人做事就是自己的幸福”的态度去做,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奉献。当情绪稍有好转后,可劝他们带着不安的心强迫自己外出购物,情绪再好些,可指导他们去上班,从事普通社会人应从事的工作。
(六)努力就是幸福。工作和学习的一天就是好的一天,否则就不是好的一天。不被情绪所束缚,过着以对人生有目的的行动为准则的生活。不是用脑子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身体力行,实际行动的体验去理解。对于疑病症的人,因为担心身体上的不适就不去做事,只是每天在绞尽脑汁地空想怎样才能摆脱症状,怎样才能安身立命。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地行动才能有解脱痛苦的体验,努力的时候就是最幸福的时候。
以上就是森田疗法对于疑病症的治疗的几个着眼点,也就是它突出的特色。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这种优秀的治疗方法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光彩。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