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作死你有吗?】觉得对方迟迟不肯表白/结婚,是在故意浪费自己的时间。总是说自己好倒霉,为什么遇到渣男的都是我?遇到任何小事情都要生气,明明知道是自己错了,还要人家来哄。喜欢猜疑伴侣会出轨,各种作之后喜欢又低姿态求复合,复合以后继续作。和伴侣吵架喜欢扮演可怜人,各种演戏,等对方可怜自己,让对方觉得是他的错。觉得伴侣不可靠,喜欢试探别人的真心。
【课程分享摆脱受害者心理的简单方法】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分裂自己的身份去客观看待问题。设定自己是“受害者”你的感受是什么?设定自己是“加害者”你的感受是什么?设定你是一个问题“拯救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具有受害者心理?】受害者心理: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迫害”你,你被审问,你需要澄清和反驳对方,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对方根本只是在陈述观点,你却觉得被冒犯,被挑战。
【都是因为你】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用这句话,“都是因为你”?你说这句话时有什么感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这句话?你在日常生活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人?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仔细回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到大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妈妈也都是玩“都是因为你”这个心理游戏的高手,每次听到妈妈带着强烈的唠叨抱怨责备愤怒的语言,你的情绪波动会不会很大?很想指责她,其实你会觉得是她自己把自己弄成这样的,她怎么不去反省一下自己,老是把责任和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你听到“都是因为你”天天重复不断的在耳边响起,会不会有时候也快要炸了。长期的熏陶,很多人也潜移默化了妈妈的这个游戏模式,在后来与恋人的关系中也玩“都是因为你”的游戏,导致关系出现很大问题,直到自己意识到自己在玩这个游戏,经过长期的觉知成长,才慢慢的从这个心理游戏中走出来。“都是因为你”!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出一些潜台词: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尽到了责任,我就会好起来;因为你不好,所以我也不好。因你那样做伤害了我,所以我才这样做伤害你。
【受害者心理产生的行为模式】当你找到一个好推卸责任的借口,你就会拥有很多的权利,不管这个借口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形成习惯性“都是因为你”的人,眼睛从来不会看在自己身上,把所有的视线和目光都盯着外面,加工和收集,将能利用的线索和借口都用来给自己编织生命剧本,然后利用台词来控制他人、给别人以压力或者“致命一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玩“都是因为你”心理游戏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与负担,最后会让所有人都远离而去,落荒而逃。受害者心态不容易察觉,自己不关爱自己,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有能力,不愿意对自己负责,表面上是弱者,但可以把任何想帮助他/她的人折磨垮,最后台词变成“都是因为你们不好,所有人都抛弃了我,没有人会真的爱我”。心理问题和悲剧最终还是得到证实——都是因为你,将自己认定在受害者角色上,却在人际关系中虐待他人,成为迫害者。而没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会如何处理劈腿的问题?把焦点放在如何改善关系和赶走第三者上,我的问题我负责,我改变!
【都是因为你游戏背后】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都是因为你”游戏背后压抑着巨大的恐惧和悲伤,虽然表面上是用愤怒的方式在控诉,实际上是一种人际粘缠,将他人紧紧的捆绑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但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用正常的方式去维系人际关系,只能依靠这种拙劣的心理游戏来要挟和控制,潜意识底下隐藏着一个恐惧、愧疚、无助和没有价值感的小孩,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在原生家庭中伤痕累累,父母也是这样和他玩的,非常的恐惧和焦虑,害怕被人抛弃,没有人爱他。
【受害者心理是因为强烈的自我保护】其实上有这样受害者心理的人有人欠她更好,这样就可以要挟对方都听自己的,因为害怕被人抛弃,有人欠她的就没有理由离开她了。要深入上这一节课,推荐一部偶像剧名字叫做《爱上两个我》,女二号有严重的受害者心理。从小和男主长大,男主不喜欢她,她就说我不能不喜欢你啊,我从小到大都只喜欢你一个人。潜台词是你不喜欢我就是你的错,你怎么可以看不到我的付出。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她就开始不放过一切机会去企图控制男主。因为男主是从小丧失父母,在女二的家里长大,所以女二就找她妈妈帮忙,使用计谋让男主入圈套去拿走女主的公司。
让女主误以为男主是来要她的小公司才接近她的,在一次意外中女二摔伤了下半身暂时瘫痪。为了进一步控制男主,本来是可以治愈的,女二故意不去治疗,用这种内疚感捆绑男主在自己身边,不惜赔上终身残疾的可能。男主知道以后,和女主说我要去做一些事情,你要相信我。如果女主也是受害者心理,没有安全感,不信任男友,必然回去搅局,两方受压力,男主可能最后谁不会选。要知道女二看起来是存心要害你,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男女主角很有安全感信任了对方,最终让女二意识到,她的爱不是真的爱。为了保护自己,将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用来对待他人,发展出一套“都是因为你”的游戏模式,底下埋藏着多少悲伤和眼泪啊。对于玩“都是因为你”的心理游戏的人,别人其实帮不到他的,如果他自己没有觉知,你的帮助只是他的营养,成为他继续玩这个游戏的动力,只有当他自己玩不下去了,真正的去面对自己了,去成长,去觉知,去修复潜意识里的创伤,才有可能结束这个游戏,别人是救不了他的。因为很多时候他意识不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只能体会别人对自己不好,并将责任都归结于外在,自己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和痛苦。除非他能正视自己,体会到自己的痛苦,自己给别人造成的压力和痛苦,才有醒过来的机会,不然会乐此不疲的玩这个游戏。如果想要改变,可以从觉知语言结构开始。语言会给人很大的力量,语言结构与模式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所以要转换自身的心理结构,成长新的人格,可以从觉知自身的语言结构和内在逻辑链条开始,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个开始不容易。如果你开始抱怨对方的时候,加上这个潜台词“都是因为你"是否成立。比如说,他说他今年不会和我结婚,我是不是不用对他好了。变成”他说他今年不会和我结婚,都是因为他,我就不用对他好了。“这是受害者心理的表现,别人不会和你结婚,肯定是因为结婚不利于他,而不是故意和你交往浪费你时间而不结婚。我们应该把问题放在解决如何结婚有利于他。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事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还是常常被人冷落、误解,甚至成为攻击和发泄的对象。最后,他们自怨自艾,陷入埋怨、自责、懊恼的情绪之中,连连感叹“苍天没眼”。这些所有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消极应对问题的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而不去解决问题。一个人会不知不觉地沦为一个苦难深重的受害者。最容易中招的人,莫过于与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建立了亲密关系的人。因为有这种受害者情结的人,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病态模式,会将自己的受害的痛苦感受转嫁到对方身上,让对方感受到痛苦,以此象征性地缓解自己的痛苦。常见的现象: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也用当年婆婆伤害自己的方式那样对待媳妇,让媳妇感到痛苦不堪。
【认同对方的受害者情结也是因为自己有受害者情结】认同对方的【受害者情结】,并且无法摆脱痛苦的感受,正是因为自己内心也有【受害者情结】。所以,有受害者情结的人,遇到同样有这种情结的人,结果就是相互的纠缠不清,最容易沦为受害者。男友会想说,是你逼我暴力你,你逼我找外面的女友,你逼我生气骂你你才原因听进去,你现在来说你我不爱你,你有资格说吗?你不想想是谁逼我的,还不是因为你,我会变成这样来对你吗?你想想我以前对你好的时候,你各种作我都忍受你,你又做了什么好事?然后你说:因为你对我不好,所以我才这样....大家模式就变成了相互抱怨,逃避自己付出爱的责任。
【受害者情节的分类有三种】受害者情结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较轻的受害者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种容易抱怨、挑剔、指责别人的态度,特别是在婚姻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不满足感,和痛苦感。本质上,是当事人把自己内心【受害者】的痛苦感受,投射到了外面的人和事上,投射到伴侣身上,认为痛苦来自别人,来自伴侣,是别人在【伤害】自己,是别人害得自己这么痛苦,而不是自己内心的【受害者情结】在作怪。这种类型在生活中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负面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也有比较重口味的。常见的像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这种受害者因为比较容易赢得社会的同情,以及道德上的优势感,而无法从困境中真正摆脱。这种受害者情结的人,总是容易遇到或引发对方的真正的肉体或精神的虐待和伤害。与这种类型的人建立了亲密关系的人,有时候往往本身也有着严重的被压抑的受害者情结,所以往往很轻易沉沦进去,形成所谓【配对】的关系。其实双方都知道我们是在彼此折磨,作为旁观者我们也会很纳闷,明明很痛苦,为什么就不能停止作死好好相处?而是慢慢适应这种互虐的模式更觉得分不开。当中有分离焦虑的症状在,焦虑型的课程有讲我就不重复了。她们的行为模式是就算对方没有错,自己也很想作一下,想要对方觉得自己错了。如果对方真的有错,受害者心理的人就喜欢把很小的问题作成大事,让不依不饶,直到对方放弃自己,自己感受到巨大的伤害,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受害者的地位,如果没有来害她,她怎么受害呢?不受害,就不会有人欠她的,她就没有办法控制别人,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偶像剧里的女二号一样,用别人的内疚感来要挟对方爱自己。所以你会觉得受害者心理的人很自虐,根本走不出来,这源于内心不被爱的不安全感。
【受害者心理的自我防御行为】受害者情结,是一种很深很深的创伤性感受,起因可能很复杂。也许来自生命早期未能整合的分裂状态,也许来自一些真实的创伤,例如小时候虐待,也许来自一个冷漠的家庭环境和缺少爱的成长环境……情结是潜意识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受害者心理的人会与这种感受隔离得很远很远,而无从认识和处理,会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不让自己接近和感受到这种情结。自我防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裂,将【情结】一分为二,分裂为受害者与迫害者。比说婚姻中,常见的是将伴侣投射为迫害者,是来害自己的,而自己是受害者。例如一个案例,妻子发现老公有女人,瞬间就崩溃了,跪求老公回心转意,老公拒不回头;接下来,妻子发现没有办法了就冲进厨房,抓起一把菜刀,要杀掉老公,然后同归于尽,吓得老公大叫救命。就在这短短几分钟,这妻子先是一个受害者,紧接着就变成了一个要杀老公的迫害者。我们所知道的希特勒就属于这种迫害狂,他将内心的受害者与害人者分裂为两部分,害人者被他向外投射到无辜的犹太人身上。他的认知是犹太人是劣等人种,必须消灭。而将自己投射为被劣等人种威胁的受害者。而在大屠杀中,他变成了真正的杀人魔王,将无辜的犹太人变为受害者。第二种是投射,将受伤害的感受投射出去,让对方也感受这种受伤害的感觉,感到痛苦,这就是常见的痛苦的转嫁。心理学上叫做踢猫效应,上司将痛苦转嫁给下属,父母将痛苦转嫁给孩子,伴侣将痛苦转嫁给对方,把这种受害的情绪转嫁给比自己更弱的人,自己就心理平衡了,这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方式最容易让一个无辜的人,沦为情绪暴力末端的受害者。例如,一个有着很严重的【受害者情结】的上司,很容易将自己的痛苦经常发泄到下属身上,动辄喝斥谩骂,蛮横霸道,让下属痛苦不堪。这种痛苦处境中的下属,有时候为了保住工作,养家糊口,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只要有机会就会立马走人。在婚姻家庭中也很常见,一个经常抱怨指责而喋喋不休的妻子或母亲,一个霸道蛮横又冷漠无情的丈夫或父亲,会让伴侣和孩子苦不堪言,家庭生活毫无幸福可言。更严重的就是家庭暴力,直接表达为鲜明的两个分裂的阵营:暴力的迫害者和痛苦的受害者。
【有受害者心理怎么办?】第一种类型的人群,在生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程度越严重,对生活和亲密关系的影响和伤害就越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要有足够的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内在情结,不要总是一感到痛苦,马上就指责和抱怨他人,而是慢慢进行自我调整。而严重的就要考虑求助心理咨询的帮助。和这种人生活或工作相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可以说,爱和接纳是疗愈这种类型人群的最好良药。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觉知自己,陪伴自己,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每天早上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爱我自己,我对自己负责”,很开心很微笑的对自己说:“我爱我自己,我对自己负责”。说话多以“我”开头,少它说和你说,如你说:“当别人不愿意给你帮助时,你就会有受伤害的感觉”,换一种说法:“当别人不愿意给我帮助时,我就会觉得我受到了伤害”,体会这2种说法的不同,慢慢的体会和感受,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可以从日常的小事中慢慢开始,别着急。因为导致这一切不是你的错,你也是受害者,所以也要温柔的对待现在的自己,慢慢成长。至少现在知道了,原来我是这样的,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伤害。
【是否有一种自救的模式可以让大家更好调整心态。】一旦你们关系出现了让你难受的问题,在你感受到自己在把对方变成迫害你的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想清楚自己是怎么被迫害的。比如说伴侣劈腿了,迫害者是他,他在浪费我的时间,他伤害我对他的付出和忠诚。那么问自己,他为什么要来害你呢?大多人在这个环节是回答不出来具体的答案的,这就意味这个迫害者是你想象出来的,是你受害者心理分裂出来的两个身份,迫害者是表面上是他,你想象别人不爱你,受害者也是你,你因为想象别人不爱你,而感觉受害。慢慢通过这样的反复审视自己的受害者心理,我们就可以发展出一个健全的人格,在受害者、迫害者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叫做拯救者。提醒依赖症患者,出了问题只会想要别人给现成的答案是不是能让你变好?,只有内心强大在才是自己的拯救者。在提问的时候,只说情况就问怎么办的人情商低。说了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目的,你的情商正常但是会有依赖的倾向。说情况,说明目的,加上自己目前会做的解决方法,让我去做修正的,才是相对完整的人格。先自己想办法,就是遇到问题,自己既不是受害者也是不迫害者,是解决问题的身份,你会学会为自己人生负责。
第三种类型,常见于严重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处于摇摇欲坠的黑暗精神世界的边缘,最好考虑服药、住院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最严重的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当然只能住院治疗。受害者情结,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未能处理的情结,也许并不一定是谁的错,而是生命无可回避的曲折与坎坷。也许,学会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情结,不再把这种无意识的痛苦向外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环境身上,才能真正学会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起责任来。
【你常有受害者心理要面对安全感的问题】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生存焦虑。当父母给到孩子的爱、真诚、尊重的程度,决定着孩子对人产生安全感的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孩子长大后对人的态度,别人对他建立安全感的容易程度。甚至在一个容易吵架或冷漠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对亲密关系建立的安全感就十分微弱。一个容易对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一个他父母当年对待他的一个受害者。当我们意识到这点后,就可以在当下做一个选择,成为真正的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再受父母的影响。我的安全感,是选择建立在物质上,还是愿意尝试建立在感情上或是内心强大上。物质生活是物质生活,感情是感情,两个生活有交叉,但还是两回事。你可以内心强大为主,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你还是怀疑爱情,你可以去审视自己,你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呢?需要别人给建立,还是可以自己给自己。
我们怎么能离开这种心态呢?1、了解受害者心态的好处受害者心态有以下几个好处:获得他人的注意力与反映自我的存有获得他人的关心,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许多人会尽力帮助一个受害者。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可能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他们都会离开你。不必承担风险当你觉得自己像一个受害者,你往往不会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如此你就不必承当改变中的被拒绝或失败风险。不必承当繁重的责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你必须在沉重的经验里作困难的决定。从短期的观点来看,选择不承担个人责任是比较容易的。使你感觉『你是对的』当你觉得你是受害者,你觉得别人做了错事,你是对的。这种看法会带给你短时间的舒服感。当你了解受害者心态所带来的好处,或许你可以达到比较中立的角度来看这个心态,选择采取不同的路径。或许你可以开始看到离开了受害者心态之后可能性。或许你可以看到,你有更多的愉悦选择在等着你。
[if !supportLists]2、[endif]允许你自己不当受害者。要摆脱这种心态,你必须放弃上述的好处。在开始放下受害者心态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有点空虚。因为你的思考习惯聚焦于受害者的角度。你花很多的时间思考与谈论别人如何亏待了你,你有多委屈,别人有多坏,或许你也会想到如何去报复和赢过他们。现在你必须以新的思路填写你的生活,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它不是你熟悉的思路与生化反应。但是这个步奏非常重要。刚开始比较难,但是会越来越简单。3、为你的生命负责我们在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被否定,我们学习到『听话就不必负责任』。『负责任』常常等于『被惩罚』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这对我们成长后的经验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成就,及我们的健康都会受损。除非等到你聪明起来,愿意为你的生命承当责任,这些苦与无力感是不会停止的。如果你不相信,那么试一天看看。只要一天,你为你的想法与行为负全责。你会发现显著的不同,你有『力量』改变你的现状。你离开了无力感。从这天开始,你可以不再依靠他人的关怀、赞誉、认同来反映验证自我的存在。你内在的力量会带给你创造快乐无限的燃料。他人对你的言论与行为,不再会对你有很大的影响。4、聚焦于感恩你可以问你自己:『这个状况有什么我还没看到的优点?』再问:『可能有比这个状况更糟的吗?』这时你会开始找到许多可以感恩的事物。在改变了你的角度之后,再问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里,有什么隐藏的机会与优势呢?』这是非常有帮助,让您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或得到什么益处。而不是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为什么?",而专注于无力感。5、提升到宇宙观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必须原谅别人。以宇宙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想法24小时不停的创造我们的实相。 他人的行为是我们的心态、情绪与聚焦所吸引来的。没有任何人对我们做了『坏事』或『错事』。当我们记恨他人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受尽自己的情绪折磨。我们的健康,也会因为我们的长期存在的心态与情绪而受损。宽恕,是一个让你停止自我虐待噱头。受不受用,是你自己决定的。
活在灵性当中,其实你是一个意识,你不是你知道的身体,你是感受到身体的那个意识,你不是情绪,你不是你的房子、车子、。。。。你是意识\你是觉知,你就是那个知晓一切事物的观察者!
如果你的观照苏醒,彻底醒着,你就会体验到随缘任运、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境界,就会拥有自由。
你会体认到,你不是水滴,你是大海;你不是云朵,你是天空;你是所有生命发生的事情的观照者。有人问觉悟的人,你是否不再升起烦恼、情绪,他说不是,我只是不再认同这些烦恼和情绪。
如果你背后的观照苏醒,就是你的真我、醒着,你就会获得自由。
6、允许自己休息一下练习走出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是要花些时间来改变脑神经细胞连线系统操作的习惯性。有时候你会暂时脱轨。 但是没有关系。 休息之后继续回到轨道上。一点点的恒心,会换来一辈子的自由。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