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成为你自己——自我接纳
2018-04-21   3708次阅读   6个赞

我的一个来访者咨询和我分享了他对心理咨询认识的变化,开始咨询前他一方面对心理咨询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又渴望心理咨询中有一种魔法,可以立即帮他解决工作上的困扰、和女友交流的问题以及人际沟通中出现的障碍。而现在,在进行了半年的定期心理咨询后,他对咨询效果并没有了当时那种理想化的期待,但他相信并认可心理咨询带给自己的变化。他说:之前我急着要成为“谁”,而现在我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成为谁。实际上这种变化的背后正是源于他对自己的接纳。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我们的紧张、焦虑、迷茫、自卑都将找到一个支点得以释放,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更好的成就自己。

自我接纳源于自知,自知并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或否定,而是对自己客观的认识以及自我觉察。对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古代先贤早有见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墙上有一句著名的神谕:人,认识你自己。当我们真正了解我们自己,我们才有力量处理我们的内心冲突。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是接纳的第一步。

小辉是一个朋友眼中“随和”的人,他的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联系到他,并且开始频繁约他出去小聚,然而每次聊天的主题都是对一些共同朋友的抱怨,这让小辉十分厌烦,但同时他也在试图开导这位朋友,然而这个朋友似乎并不需要小辉的意见,依然不厌其烦的抱怨。这让小辉开始考虑拒绝他的邀约,同时他也有些担心:担心这位朋友会不会因此记恨自己,也担心他会不会像抱怨其它同学那样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有了这些顾虑小辉也一次次的像这位朋友妥协,即便不愿意,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同意他的邀约。然而这些无意义的妥协不但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品质。

有些外在评价会帮助我们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然而也有些评价会在无形中绑架我们,限制我们。要区分这些评价,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稳定的自我认知。当我们接纳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才有机会看到真实的自己,我们才不会因为一些片面的外在评价而动摇。就像莎士比亚曾经说的那样:接纳每个人的批评,保留自己的判断。

卡尔·罗杰斯说:稀奇的悖论是当我接受了我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以后我可以做出改变。 自我接纳是改变的开始。

也许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既然我接纳了自己,那我还如何改变和成长?实际上自我接纳并不等于停滞不前,更不是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实际上是对自己低自尊的采取保护的一种防御状态,其心理过程大致为:如果努力后失败了会很受伤,那么不努力失败了可以减轻伤害。而自我接纳是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后,对自己仍有所期待,并愿意为之努力。  

《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舆突然生了一场怪病,好友祀去探望他。见面之后,子祀发现子舆竟然变成了驼背,非常吃惊,一直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子祀。谁知子舆却说说:“伟大的造物者啊,竟然把我变成了驼背的模样。背上生了五个疮口不说,脸也因为佝偻而贴到了肚脐,两肩高高地隆起,高过头顶,脖颈则朝天突起。”子祀问他是不是因此而烦恼,子舆却悠闲地说:“不,我为什么要烦恼呢?如果我的左臂变成了一只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如果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鸠来烤着吃;如果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变成马,我便可以乘着它遨游四方,无须另备马车了。再说,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哀乐自然不容易侵入心中。这就是自古以来的解脱。那些不能自我解脱的人,就要为外物所奴役束缚了。物不能胜天,当我改变不了它的时候,为什么要烦恼呢?”

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自暴自弃的人往往会陷在负能量里自怨自艾,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子舆没有这样做,他接纳身体状况的变化,甚至还想到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才是接纳的真正意义所在。

所以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尊重自己想要改变的意愿, 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相信我们都可以成长为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6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