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马路上等红灯。边上突然响起个尖锐的女声:“跟你说了,这个要考的,必须背出的,你看看你。”抬头看过去,推着电瓶车满脸焦灼的妈妈,后座上坐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目无表情,一脸的漫不经心,然后不耐烦地开口:“老妈,绿灯了。”话语突遭打断,那妈妈明显愣了下,然后母子消失在人潮中。
沉浸在无力感之中的愤怒妈妈,拒绝沟通自动屏蔽信息的叛逆孩子。
这绝对是一次失败的沟通,但却代表了中国家庭的常见沟通模式:父母——我为你好,你却不听,我很愤怒;孩子——你不懂我,我不听。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令全世界瞩目,最近,汇丰银行发布置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对孩子教育投入分别名列全世界第一和第六,报告还显有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成功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个人时间。
但是,巨大的牺牲和付出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甚至造就很多的熊孩子。
亲子沟通至关重要,语言是带情绪的,能给人以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言语上的伤害比外在伤害严重,因为言语上的伤害是无形的。为数众多的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更像一根针,透过绵长的岁月之中,时时刺在子女的心头。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在教育心理学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翁格玛丽效应”,在被表扬的情况下,受表扬者会不断进步。
在鼓励和表扬下长大的的孩子普遍自信,乐观,积极。但是,事
物是一分为二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犹不及,只有鼓励和表扬,没有抗挫折的能力,也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爱、尊重、鼓励、实事求是地评价、支持,应是沟通的本质.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学习,学会与孩子好好说话。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