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父,初为人母时,父母的父母对于孩子有无数的期盼,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聪明、漂亮、成绩好、考上好大学等。有心的父母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着孩子一路的成长,在随着孩子成长的路上收获过欢喜、收获过忧愁。在当好父母、好孩子路上,你追我赶,走着走着我们都忘记了初心,孩子想要“别人家的父母”,父母“想要别人的孩子”。
有一个妈妈在咨询过程中激动的说:“老师我这么辛苦养育她,给她好的生活条件,上最好的学校,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孩子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绩差、不知道心疼父母、自私、脾气怪。我这孩子很笨,很简单的题给她讲几次都不会,有的时候气的他爸爸就打她。现在孩子成绩不好,逃学。都说从小看到大,她很小的时候出去玩,自己的玩具都守不住,经常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去游乐场玩,会让她后面的小孩先去。为此我和她爸爸教育了她好多次。”我给妈妈说:“她懂得分享,所以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她是个善良懂礼貌的孩子,知道让后面的小弟弟先玩”。这位妈妈诧异的说:“4、5岁的孩子懂什么分享,就知道吃和玩。”就像这个案例中一样,父母用自己成人世界的三观去教育培养孩子,可曾想过孩子需要什么?需求的不对等,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失衡。
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他们需要父母家人给予的是爱、陪伴、认可、尊重、鼓励。爱本来是孩子人生前行的动力,可最后变成了孩子的负担。记得有一个初三的学生给我说:“老师,我妈妈的爱把我压的踹不过气来。”心里听了很沉重。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父母会经常去看一些公众号关于培养孩子的心灵鸡汤和案列,然后就去照着学习和模仿,可曾想过教育是要因材施教。
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以手机为例,现在很多小孩喜欢玩手机、看电视、玩游戏,父母给孩子说好孩子不能玩手机,要多看书,多运动。结果父母自己下班回去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我们不希望孩子身上有自己不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可是最后孩子变成了你的镜子。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要和孩子一样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不要过多的进行评价,每一次评价就是对孩子的心理限定,用中立的态度给予孩子的尊重肯定。用“你为什么这样做”替代“你这样做是错的”、“你觉得问题这个应该怎么解决”替代“你就按照我说的这样做”…… 让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有的父母会说我那个年代怎么怎么样,我小时候怎么怎么样。孩子没有生活在你的那个年代他们不懂你的小时候。
我们都不要忘记孩子来到世上你的那颗初心,一起砥砺前行。让孩子在一个温暖宽容的环境长大,让大树和小草都沐浴在阳光下。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