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蔡佳言
授课多年,经常有学员在下课时向我提问,而排名No.1的「私聊」问题就是:「佳言老师,我感觉好自卑,怎样能有自信呢?」
每每看见学员一脸无助,我彷佛看见TA曾经几度默默躲在角落画圈圈、一边暗自垂泪的模样…..
也许你也有同感,偶尔,甚至是经常性,总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不如人,看见别人都好厉害,自己却什么都不会,也好想让自己成为厉害的人,但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始,想着想着…..唉~还是躲回角落画圈圈好了。
不,且慢,莫急莫慌莫害怕。
让佳言老师先跟你说说问题的定义:什么是「自信」,它可以吃吗?可以跟人借来用吗?
│ 自 信 │
「自信(Self-confidence)」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权势,或是整体的一种自我评价;同时也指,在特定情境、任务是否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自我估值或是信念。
用普通白话翻译就是:如果你目前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那你有可能会自然而然在工作场所中呈现「自信」。如果在公司年会上,突然指名要你上台唱歌给大家听,但这首歌你可能不熟悉旋律,或是你心里暗暗觉得自己的歌声跟张惠妹、陈奕迅比较起来,不怎么好听,而在那样的场景,你可能会表现出「不自信」。
而大家汲汲追求那无形无色无味的「自信」,最佳呈现的方式,是谦虚地肯定自己的某些优点,并且坦然面对自己的某些劣势,认同自己目前的状态「虽不满意但可接受」,坚信自己透过不断努力可以转变成更好的一种积极态度。
因为「自信」是自我评价后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自信」只能自己给自己。
│ 自 卑 │
曾经躲在角落画圈圈的你,也许想问:那种恼人的「自卑」感觉从哪里来的?到底是甚么?能不能丢掉?
来,请上座,让佳言老师娓娓道来。( 拉椅子~)
提到「自卑」,不得不跟你说说出生于1870年的伟大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故事。阿德勒因为从小身体孱弱、行动不便,同龄人都不跟他玩,打小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他的心里很受伤,这样「受伤」的感觉一直纠缠、困扰着他,后来长大他专注研究「自卑」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击退它?感谢他后来的研究理论,得以让我们后世人受益良多。
阿德勒发现,「自卑」藏在每个人心底角落,当你把自己拿出来和他人作出「比较」,觉得自己有哪一方面不如对方,「自卑」感觉就会神不知鬼不觉从你的心底角落浮现出来。如果这样的「自卑」感觉让你不舒服,你想要驱散这种感觉,就会驱使自己去克服缺陷,而这样积极努力的行为,心理学称为「补偿作用」。
所以我想告诉你,「自卑」是透过「与他人作比较」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感觉。而只要是人,难免会与他人作比较,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或至少在某一方面,都存有自卑心理,这是正常现象。但重要的是,自己要如何击退这样恼人的自卑感觉?甚至进行「补偿作用」,破茧而出,成功转变成更好的自己呢?请见我另一篇文章探讨:《自卑感退散!如何建立自信、炼铁成钢》。
│ 自 大 │
除了以上解释的「自信」与「自卑」两种之外,还有第三种,我也想特别跟你解释,也是属于自己给自己的评价。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整体、或是某一方面比起别人强的多,觉得自己很厉害,能够超越100%完成特定任务、或是超越很多人。
这种「自我感觉强大」同时也会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底角落,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的整体评价,也有可能是针对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有时候这种感觉会不经意地显摆出来,然后特招人讨厌,相信你身边偶尔有这一类型的朋友,请自行对号入座。
以上是 自卑、自信、自大 的三项定义解释,下次如果有特定场景让你感觉「不舒服」、「很受伤」,请您尝试根据上述三种感觉,去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以上哪一种?是全面的、还是特定方面的呢? 尝试搞懂自己的心,才会更容易开心。
佳言老师祝愿大家生活安详顺心。
│ 分享即是鼓励 │ 关注即是赞美 │ 请关怀身边的朋友 │
参考文献:
Adler, A. (1931).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Bandura, A. (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