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自我成长记录
2018-08-31   3796次阅读   8个赞

  这个话题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好久,久久不敢下笔。

  成长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成长,就是我们能看得到的身体、五官由幼儿到成人的成长。第二种是心灵成长,包括我们所说的心智、认知。

  我说的自我成长,属于第二种。对于成年人的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成年的个体,我的思维、我的认知、我的行为习惯都已基本养成,已经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好比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别人看到的,只是我的冰山一角,是我整个人的表象,其实水面以下凝固联结的冰块(如下图),才是最真实的我。如果我想了解自己,首先要打开我的心,接收一切尝试和改变。完全基于个人态度,没有人可以代替我完成,任何心理学或其他形式的方式,都只是为了帮助看到自己。人是很神奇的高级动物,我们的意识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所以,这个成长,并不受任何身体条件的限制。


                                                                                        

  一、我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要说原生家庭呢?

  因为我从出生到儿童、青少年及少年时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我接收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周边环境的熏陶。这些元素已经融入我骨血,综合形成了现在的我。

  我家整体属于农村中等偏下的水平,父母在温饱、养育孩子、替孩子承担一些义务上面花了半辈子时间,也是因为大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我家一直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压迫,邻里关系看似和谐却总想被别人压一头,亲戚往来淡泊到维持表面的热情。我的爸爸是个固执又极其呆板的人,他可以保持一个习惯几十年不变(提过建议但收效甚微),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现在的我去回想他的各种行为、思想极其僵硬(机械)。我的妈妈既懦弱又坚强,懦弱是因为她不会去为自己争取,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坚强是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家一直是她在担当着,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她是给了我极大的自由的,没有骂过我、吼过我。我哥哥青少年时期沉迷网络游戏,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我去各大游戏厅招人,然后抓回来体罚。其实在我看来,我爸、我哥理科是很好的(动手能力很强),我妈有一颗柔软的心,但是我们一家人都不善于沟通,不善于表达情感和情绪。所以,我们的人际关系都不怎么样。

  6岁以前,我是自己跟自己玩的,院子里没有同龄的小朋友,哥哥们都要上学,即使放假也不愿带上我这个拖油瓶。印象中的小时候,妈妈下地干活,我在旁边爬树、拔草,玩的不亦乐乎,最开心的是旁边有一颗小树,我可以爬到最高处,跟着它的节奏一起摇晃,然后再跳下来再爬。这样的娱乐活动我可以重复一上午并觉得十分有趣。但是呢,我的世界里经常只有我一个人,我妈妈是不关心我的状态的,她把活干完领我回家就好了。所以我现在有时候在想,小时候的这个状态,既帮了我又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在想问题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悟性的,能自己慢慢琢磨,但是在与人交际方面,经常感知不到外界的变化或者是用自己世界的方式去回应。

  6岁-18岁阶段,我是一直处于放养阶段的,但并不影响我是个乖孩子,学习成绩从3年级期末考试突然变得优秀,这也没引起父母多大的重视。这中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各方面关系都闹的很僵,我作为一旁观者都感受到了,妈妈经常跟我说自立自强,不要被别人瞧不起,要争气,不要像哥哥一样。对于我爸,我是很有怨言的,我讨厌他的固执不知变通。中学阶段我喜欢读书也很在意读书,考不上高中就没有书读,但是每年夏季的期末考试都正逢农忙,我想把作业写完再去干活,可是我爸要求我干活,作业去学校写,为此我的心里到现在想起都会憋屈的想哭。记得中考前的一个五一,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正逢家里插秧,可是我的复习试卷还没完成,我跟爸爸要求先完成作业再干活,我爸不答应,恰好那时候有个认识的人路过,问我怎么快考试了还不复习怎么在干活(她儿子高考所以知道时间),我爸说:“难道考试就不要干活了么,不干活哪里有饭吃,既要会读书又要会干活。”那个人没话说就走了,我听了后泪流满面,一面是对父亲权威无力抵抗的绝望,一面是想在考试前迫切学习的焦急心情。可能也是那个时候,埋下了考前焦虑紧张的种子,总认为自己没准备好。

  接受心理咨询后,我才明白,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的重要性,避开原生家庭去做心理咨询是徒劳的,很多我不喜欢的家庭因素,我不得不承认都会在我身上体现。原生家庭是一些问题的根源,需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有修复的可能,也不需要过于纠结,它只是你人生的一小部分,更美好的体验就是现在。

  二、学校生活及社交

  其实个人的社交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了,然而这个阶段,社交给我的体验并不怎么好。整个学生时代我都很内向,和同学交流也很拘谨,玩得好的都是女性同学,曾经有同学在我同学录上留言,说我太客气了,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而且我很怕麻烦别人。

  6岁以后开始上学,上一年级的第一天,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玩跳橡皮筋,商量好了谁和谁一组,然后还没轮到我,我就跟他们说等我一下,我去校门口拿一下饭盒,结果等我回来,他们已经把我的位置腾给其他人了,我只能在一边看着。。。这样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还记忆尤新。不过,现在我会对那时的自己说:“没关系的,也许是她们没有听到你话,以为你跑开就放弃这次游戏,以后再有这样的集体活动,请大声的跟成员说出来,并得到回复再行动好吗?”

  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生病了,我们4个同学私下约好买点水果去探望他,当时是我带头进门的,看到我老师的女儿在淘米,老师出来迎接我们,并说了一些客气话,可能当时的我太害羞紧张了,走进去放下东西就开始往外跑,后面的同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跟着我放下东西就跑出来了。然后大家就问我怎么回事,当时的我脸红的说不出来话。现在想想这二十多年来,需要我独自面对的情况几乎都是这么处理,一直擅长于逃跑,在事情未开始或将要开始面对时就临阵脱逃。

  大学期间,尤其是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世界突然变得丰富,可是这样的丰富对我来说好刺眼,太刺眼了。我什么都没经历过,单纯的像一片薄薄的白纸,于是我把自己又折叠起来降低存在感,参与的团体活动与互动并不多,我总是趋于死肥宅的状态,一心想赚钱,每天守着我的电脑。好在网赚项目还有一点收获,这只能说明我脑筋还是活的,当我走出去与人接触时,极其易相信别人,当时因为减肥喝康宝莱被成功洗脑连工作都不找了直接做直销,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得感谢好友一次次拉着我去找工作,否则,如今的我可能就不是我了。

  三、社会体验

  曾经我以为只要我肯花时间努力,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可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的一巴掌,我越想得到什么,就越得不到。

  我从试用期开始,就不断朝着我当时的想法去操作。第一个项目很闲,闲的心里发慌,实在受不了了就跟领导申请去一个我从来没想过要去工作的偏远城市的项目,在16年11月份获得批准,可是却从此开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去年的我,想要一个完整的项目经验,可是又忍受不了地域、饮食、薪资待遇等等各方面问题,可是又不甘心前功尽弃,这种自我矛盾终于在7月末与领导的一次吵架爆发。当时外婆去世,我赶着回去,可是又到月底正直公司进度款申报时间段,我连夜做完并发现了当时我草拟的一个合同出了问题,于是在QQ上给他发了消息,并让他去查看及时更正过来,然而他并没有注意到我的消息,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在微信上吵了起来,他用难堪的语言辱骂了我,现在想起来那种感受还是很痛。休假完恢复工作后,我便开始与他的冷战,可是心里还是很难受,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有效的建议缓解我的痛苦。在一个深夜,我想起来有个方式叫心理咨询,于是上淘宝搜索,点开了壹点灵的天猫店,在客服的介绍下,我选择了沈岚老师,从此便开启了我的倾诉……

  以上三点简要分析了我这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这样一个经历形成了现在的我。

  四、这一年,我的感受

  1、接受心理咨询一年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获得心灵上的成长,以十分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身上的问题,跟心理咨询师保持真切的沟通,必要的时候主动去做功课。这是大前提。

  2、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忘我”精神根深蒂固,他们一辈子大概率在为了一个信念而活着,但是他们的信念里没有他们的自我。并且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以成绩说话,却没有开启查看我们自己的权限。人生这十几年看似很长,其实过得很快,一不小心我们就长大了,如果不是一些影响巨大的事情去刺激,我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不了解自己。所以,这十几年你都没想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还指望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把过去的你全部吃透?咨询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让我来觉察自己,到现在我还没完全看到自己,还需要学习。

  3、真诚、真实的沟通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心理咨询就是这样,你不需要装,本身就是把自己剖析给咨询师看,随时随地,人有时候会伪装自己,如果把自己裹一层保鲜膜,那谈论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4、主角永远是你自己。心理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心上的一道道伤口,有些伤到皮,有些伤到肉、有些深入筋骨,有些与我们的身体融为一体,皮肉之伤易好但容易留疤,筋骨之痛等于慢性病,与身体融为一体的等同于肿瘤、不知道哪天成为炸弹,你尽可以借助外力去治愈它,但是却无法全权委托他人,因为伤在你身上,好没好、有没有用只有你自己知道。

  5、主动学习获得更多体验。从一开始咨询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我身上的毛病很多,第一次咨询像打开了潘多拉的大门,我每次遇到问题、困惑都会联系沈老师聊一聊,聊完了以后我会记住我这次的新发现是什么,我的特质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我身上的这些问题,平时我会去找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学习一些方法自我缓解,并与老师沟通我这样做的感受。刚开始是我有问题就联系沈老师,后面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后就约定为一周一次,持续了9个月左右,我从一个带着问题等待解决的学生变成一个在交谈中启发自己的我。这个阶段并不容易,有好几次听不进去沈老师的话,她说的完全不是我想表达的,我只能诚实表达我的感受,她说没有关系的,我们的咨询不是任务,我们慢慢来。

  直到最近,看到了关于萨提亚模式的一些书籍,我前面积累的一些问题突然就被打通了一样,真的像书里说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我不再纠结于成长经历中的那些难堪的情景、试着安抚自己。最近一次沟通中,沈老师说她终于看到我的本我与我的行动统一了,我终于释放了自己,我开始按照我真正的想法在行动,我还没察觉到,但我能体会到我的情绪明显有了很大改善,焦虑的时候越来越少,并且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过去的自己。


  end

  我相信:道阻且长,行将则至。不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选择比努力重要。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