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是一组冲突的人类情绪,往往由于某种常规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或者结束导致。哀伤不仅仅是失去所爱之人,失去一段婚姻这种显然的丧失,还有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所有关系:爱情,社交,家庭或者工作,失去这些熟悉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深陷哀伤。如宠物的死亡,搬迁,开始上学,配偶离世,结婚,毕业,戒除了成瘾行为,身体健康状况发生重大改变,退休,经济状况变好或者变坏,节假日,法律诉讼,独守空巢等等。
作为人类,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经历丧失。 明显的较大的丧失如爱人或子女的死亡,可能会导致危机。从这种哀伤/丧失中恢复可能需要好几年,而且在一个人的余生中可能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库布勒-罗斯(Kubler-Ross)用五阶段模式简述的是人们试图应付自己即将来临的死亡时所经历的各种反应,该理论也被应用于大多数遭受重大丧失后的人的悲痛和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否定与分离期(denial and isolation) “这不是真的,肯定弄错了!” 这种最初的否定是人们应付痛苦、令人不安的消息的 一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器,动员自己和其他人,利用时间来启动防御系统。
第二阶段:愤怒期(anger) “为什么是我呢?” 由于不可能继续保持否定,此时就表现出敌意、愤怒、怨 恨、嫉妒等情绪。要应付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是很困难的。 要理解这种愤怒是一种正常的适应过程。家人或工作人员不应该认为这种愤怒是针对自己的。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期(bargaining) 如果是临终病人,此时会与医生为了延长生命或再多一次机会而讨价还价。敏感的照顾者应该倾听并且关注当事人行为后面的心理状态,可能需要处理其内疚感或其他隐藏的情感。
第四阶段:抑郁期(depression) 当所有的线索和证据都提示亲人的死亡已经发生,丧失感就出现了,抑郁也就难以避免。
第五阶段:接受期(acceptance) 经历了前面四个阶段的人已经变得很疲倦、虚弱,他们接受了丧失,接受现状。表现出安静、平和、顺从。
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独一无二,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哀伤体验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哀伤,有些人第一反应是否认,而其他人并非如此。有些人经历“愤怒期”而有些人不会。然而人们面对哀伤也会有一些共同的反应(情绪):
1. 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2. 感到麻木
3. 睡眠紊乱
4. 饮食习惯改变(厌食或暴饮暴食,或者两者交替)。
5. 情感起伏
对于丧失,通常存在一些错误的引导:
1. 不要难过了!
2. 找个新的代替失去的
3. 独自伤心
4. 给自己一段时间,伤痛会自动消失的!
5. 你要为了他人表现的坚强 !
6. 让自己保持忙碌状态。
身体受伤了?流血了?骨头断了?可以到医院找医师;心碎了?痛苦难以言说,心如刀割的时候,该去找谁?专业心理干预可以是一种选择。
专业心理干预的基本目标(以丧亲者为例):
1. 协助丧亲者完成与死者间未尽之事并向死者告别。
2. 设定与哀悼任务相应的特定目标,增加丧失的现实感,接受现实,克服否认和打击。
3. 协助丧亲者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表达悲痛。
4. 协助丧亲者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
5. 把丧失健康地融入日常功能中,重返既往的社会功能,身体状态,情感与精神状态。
6. 情感、行为及身体方面建立新的生活平衡,继续有效地生活,面对未来。
成功地走出哀伤,源于作出一系列不大但是正确的选择。表达那些未来得及表达的情感,接受丧失的事实,经历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一个没有了失去之物或人的新环境、以及撤回倾注在失去之物或人上的情感,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它关系上,面对未来,继续前行!
下面的信息你不一定需要,但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可能会需要!
杭州市心理危机热线( 24小时): 0571-85029595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 (24小时): 800 - 810 - 1117
手机/IP/分机用户请拨: 010 - 8295 – 1332
参考文献
1. John W. James et al. 胡连新等翻译 《哀伤平复自助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 王义强,谭忠林等 《失独人群心理干预指导手册》 2015
3. Tammi D. Kolski et al. 梁军译《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 方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推荐阅读
1. John W. James et al. 胡连新等翻译 《哀伤平复自助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 苏绚慧 《请容许我悲伤》译林出版社 2012
3. 陈维梁 钟莠荺. 《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 Tammi D. Kolski et al. 梁军译《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 方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 http://www.cancer.gov, Grief, Breavement, and Coping with Loss-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