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家暴的成因與分析
2018-11-01   3370次阅读   0个赞

  家暴报警11次无效 妻惨遭暴力夫撞死

  2017年04月20日21:59

  彰化市发生一起丈夫撞死妻子的杀人案件。黄姓男子(58岁)与妻子(56岁)昨晚发生争吵,黄男扬言要全家同归于尽,今天早上9点多,黄妻与两名儿子在自家位于彰南路6段的工厂工作时,黄男突然驾驶小货车冲进仓库要冲撞3人,2名儿子及时闪避,逃过一劫,黄妻当场被撞上,伤重送医不治。黄男行凶后被2子拉下车,他双膝瘀清,额头有4公分撕裂伤,送医并无大碍。黄男警讯时激动表示,他与妻子常常吵架,因为一时情绪失控才铸下大错,非常后悔。他警讯后被依杀人罪、杀人未遂及违反《家暴法》移送法办,检方声请羁押获准。黄嫌长子表示,母亲18岁嫁给父亲,父亲除了大男人主义,还脾气火爆,近5年来因经济压力大,开始出现暴力倾向,母亲申请家暴令,昨双方因家暴案开庭后,父情绪又不稳,才会发生憾事,案发后他赶紧把父亲拉下车,父亲还要喝农药自杀,幸被制止,对发生憾事十分难过。社会处指出,黄妻从2011年至今,共有11次的家暴通报纪录,并曾3度核发通常保护令,前两次的保护令除禁止黄男骚扰、施暴,还命令黄男迁出被害人住所,并要求黄男接受认知教育辅导,而黄男曾因违反保护令,在2014年3月14日被法院裁定拘役30日,得易科罚金。彰化侦查队长钟振邦指出,警方长期将黄家依《家暴法》规定列管,每月派员访查,家防官曾向黄妻建议改为申请特别保护令,要求黄男要跟妻子保持距离,但被黄妻拒绝,2017年1月初,黄男对妻子言语骚扰与恐吓,黄妻第3次申请一般保护令,法院3月7日核发,黄妻同时并对黄男提告恐吓及妨害自由。昨日家暴案开庭后,黄男就向妻子放话要同归于尽,今天早上两人在位在彰化市彰南路六段的自家工厂内再度起争执,先生一怒之下开车冲撞,当时太太与两位儿子在另一台小货车后方,太太闪避不及,直接被夹在两车之间,消防队赶紧将夫妻两人送医,太太到院时已无生命迹象,经过40分钟急救仍然回天乏术,初步观察死者胸部、腹部、双下肢均有瘀青。(詹智渊/彰化报导)

  对报导中的黄男施暴者进行分析

  一、施暴者个体因素:

  研究发现,喜欢攻击或殴打妻子的男性自尊较低,并且自我概念不健全。有虐待倾向的男性,通常呈现出无助、无力与不够成熟。他们曾经被形容为残酷成性,具有消极的攻击性、上瘾的倾向、病态的忌妒、病态的消极和依赖。Gerald Hotaling和David Sugarman(1986)归纳并勾勒出文献上出现具有攻击性男性的轮廓,一致的看法是他们具有边缘人的特性、反社会的性格失常、常会使用暴力来作为展现权力和能力的方法。

  (一)反社会人格: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容易冲动,倾向以愤怒、批评、威胁的态度与人相处,包括自己的配偶。

  (二)自卑:

  自卑的加害人有着较脆弱的心灵,容易用激烈的手段证明自己的价值、掩饰自己的不安。而学历的高低、容貌、财产多寡等等。低自尊的加害人长需要靠施暴来降低配偶的自尊,以维持自己的优势,使自己较舒服。

  (三)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是多数加害人的通病,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大家都要听他的。他会有自己评断的是非标准,所以不合其意,会以动粗是合理的做法。

  (四)不会处理怒气

  不懂如何处理怒气的加害人,在气急败坏、无计可施的情形下,往往会选择动手来终止不愉快的情况。部份加害人无论是与自己对话或是跟他人沟通都较有困难,既无法辨识、也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只能把所有情绪当成是生气,在不晓得怎么排解怒气的状况下,就直觉以打人来发泄。

  二 、配偶或同居人:

  从新闻报导当中无法得知被殴妇女个性,但据研究多数受暴者是依赖、低自尊、感觉不成熟以及无助感。有些文献指出被殴妇女是谦逊、害羞并且是保守的。也有部分研究形容被殴者是具攻击性的、阳刚性格、冷漠的且有被虐待倾向。但是文中指出黄妻拒绝家防官曾向她建议改为申请特别保护令,代表她选择过原谅或容忍。

  三、婚姻关系:

  家庭暴力并非个人特征的结果,而是某些婚姻关系中的衍生物,增加了暴力的可能性。

  男人常被视为对权力有较高的需求,当这个需求无法被满足时,较容易藉由暴力去获取。因此,当男性有权力控制欲望时,但缺乏适当的技巧去取得时,他们会藉由身体的力量去获得控制。

  四、施暴者的工作:

  工作表现是评价男性成败的指标之一,只要工作不顺利、找不到好工作,甚至失业,男性较容易丧失自信、陷入低潮,为维持其自尊会以施暴来面对此问题,而使自己舒坦一些。

  五、文化因素:

  报导中,施暴者的儿子指出,父亲是大男人主义。「父权制模型」认为,家庭暴力有其历史背景,因为在传统的父权智社会里,男人与丈夫的权力最大,甚至将妇女当作男人的财产或附属品,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因此,一家之主的男人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若有暴力行为不仅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况且,父权制的社会对于男女常有「双重标准」的价值:一般较姑息男人对女人施暴,只要男人对配偶或子女稍有不满,就可能发生拳打脚踢的家庭暴力。

  结论:

  从自身个性开始分析,考虑条件还包含关系、外在物质条件、文化因素,虽然是以家暴的施暴者为主轴,但一路探讨下来,无论他影响人或是他被影响,所涉及的层面以不单一直线的思考模式可解释的,所以若是要继续探讨能为他们做什么,也必须层层的考虑各种可能性,才能符合他们(施暴者与受暴者)的真正需求。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