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刍议(八)
导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代表一个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代表个体产生情绪反映或行为后果。这个理论认为:事件A,是引导情绪或行为的间接原因;而直接的原因是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他认为人的负面情绪或行为后果,大多是由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造成的。这说明,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对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些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十五、残缺可以视为机遇
残缺是无法弥补的缺憾,让人伤心落泪,生活维艰;但残缺也可以视为机遇,转化为一种财富,使人得到无价之宝:自信、勇敢与坚韧。
残缺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专心致志地投入自己的事业。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赢得机遇和成功的筹码。健全的人,因为健康,四面出击,精力分散,社交应酬,样样参加。欲望很多,结果呢?时间和精力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到头来只能是“半瓢水”,什么都平淡无奇。残缺的人,因为残缺,受到限制,只能狭小地选择适合的领域,其他的欲望受到抑制,做起事来就像一滴水,滴在一个点上,时间久了,就可以把顽石滴穿。当然,这要靠承受比常人多得多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难。只有这样,才能把自身的残缺化为成就人生的机遇和现实。
残缺的人,比正常人有某些“特异功能”。他们有对残缺的愤慨,更具有野心,更想将世界的不平颠覆。他们的器官异常灵敏。如盲人不能用视角去欣赏四季的美丽和快乐,这是老天关上了他明亮的眼睛,却打开了他美好的心灵,让他能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手脚不便的人,他们用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来完成常人所能轻易完成的事情。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身患先天性疾病的人,克服先天不足的困难,赢得后天创造的奇迹。患小儿麻痹症的张海迪,硬是通过自学掌握了几门外语。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于世。周舟从“弱智”成为“天才”音乐指挥家。孙膑缺失髌骨下肢残疾,著孙子兵法。罗斯福是患小儿麻痹症的总统。这些成就卓越的人,用自己特有的“优势”感受生命。虽然身体不健全,但心灵之窗敞亮。他们用坚毅换来的成果比健全人多,他们用自信体验到的生命常人无法体验。因为,残缺的身体不可怕,健康而强大的心灵可与之搏斗。
十六、苦难可以成就英雄
在任何的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就越大。极度的痛苦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迫使我们大彻大悟,造就不朽的英雄。
帕格尼尼的一生是无数苦难累加起来的。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制性昏厥,使他快入棺材;七岁时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四十六岁牙病和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五十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炎等多种疾病吞噬他的肌体;后来声带坏了,靠儿子按他的口型翻译他的作品。他活到五十七岁,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八次。
这些说明,帕格尼尼的一生是与苦难抗争的一生。除了儿子,小提琴就是他的亲人,他长期忘记饥饿和死亡地练琴。三岁学琴,十二岁举办首场音乐会一举成功。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等国,几乎欧洲所有的艺术大师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为之激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论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这,就是说明,苦难可以成就天才。弥尔顿、贝多芬、帕格尼尼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他们中,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可以说,没有人喜欢苦难,但一个成功者辉煌的背后会难免经受苦难。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挫折和磨砺。三大怪杰的肉体受尽磨难,但他们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创造出了世界的美好和生活。面对苦难与生死,坚持抗争,不曾放弃,成为世界一流音乐家,创造了伟大奇迹。可以说,人生越是经历苦难,就越有可能激发人的抗争,就越能从苦难中奋起,越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及的业绩,这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心路历程,赢得了特殊的“恩赐”。
(未完待续)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