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很重视“人和”,
在万家灯火,家家团圆之际,
每一个人都希望跟重要的人在一起吧。
韩红说,
“过去每到过年我会很难过,
因为我不知道到哪里去?”
为什么非要到哪里去呢?
非要在节日中过点什么,
这是一种仪式感的需要,
也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那些不过节的人,
尤其在这样一个举国胡吃海喝的春节。
你不跟别人吃点喝点玩点,
好像被排斥在世界之外了。
失落感、凄凉感油然而生有木有?
其实除夕的这一天
与平常日子并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是一个外国人,
该干嘛就干嘛地过了,
人家也有他们的节日。
那一天我们也没心没肺地过了。
又据说过春节的习俗是西汉才开始的。
所以,所谓节日,
就是人们给自己这一伙人订的一个“扣”。
怎么过节,
也是可以调整的观念。
一个人活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
中国人很注重与他人的关系,
很多心理问题也源自于此。
但其实,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才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中国文化中,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
叫做 “慎独”。
一个人单独的时候,
是最能反映他真实的状态。
跟自己相处也可以有很多形式。
泡茶焚香听音乐
看书插花写文章,
爬爬山,打打坐,
只恐夜深花睡去,
珍爱当下每一秒。
一个人的时候,
可以超脱尘累,
可以反观、总结。
偶尔看书写字感动了自己,
有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感觉。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一个不耐寂寞的人,
注定无法深入精神领域。
一个咨询师,
会合众,更要会独处。
所以呢,
仪式感是需要的,
但不能被仪式绑架,
“有朋自远方来”固然快乐,
但朋没来前,
何妨学会快乐的独处。
春节独自过,
也许收获更多。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