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心理学解析:频繁更换伴侣的心理机制
2019-04-18   9298次阅读   7个赞

琳琳是一个长的很漂亮的女生,在老师眼里他是特别会来事的好学生,在同学眼里他是特别活跃的积极分子,在朋友眼里他是开心果。可是她有个毛病就是总换男朋友。从初中至今已经换了18个男朋友了。

你身边有没有总是频繁更换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人吗?想知道为什么?想帮助他们吗?今天喜鹊老师来给你讲讲频繁更换伴侣的心理机制的问题。

我们会发现有些恋情里,面前这个人虽然口上说着爱你,并对你进行着例行关心,但ta实际上对于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毫无兴趣,面前这个人好像是在进行着角色扮演。这叫同一性角色混乱,频繁更换伴侣是一种不敢建立亲密关系的表现。这些人的潜意识认为付出爱是危险的,孤独才是最安全的归宿。

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他认为进入青春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同一性。如果同一性没有建立,个人与他人的界限是模糊的,很容易产生失去的自我焦虑。很容易在不断恋爱的实践中,寻找真爱实现自我,这样的人择偶过于理想化,理想化两种结果,一种是始终不找,一种是不断更换。

儿时与父母长时间分离会使孩子认为亲密关系就是程序上的互动

琳琳的父母是做生意的,从出生后72个小时就与父母分离,一直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琳琳的童年都是爷爷奶奶的影子。周末琳琳能见到父母。这个是解释琳琳为什么更换男朋友的第一个原因。

可能从儿时起,父母给予琳琳的爱就是一种假性亲密关系。琳琳的父母不会主动的向孩子表达爱,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亲密关系就是一种程序式的互动而已。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在未来的恋爱中会缺乏“激情”。所以,每一次谈恋爱琳琳都会认为我在谈恋爱,但不知道为啥坚持不到最后。

 

早期的经验里有被抛弃的风险,在亲密关系中就会有焦虑和回避

早期的经验里有体验过被父母或被抚养人抛弃的风险,所以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感到焦虑或回避。于是就自发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有些人用愤怒来掩盖恐惧,有些人用冷漠来掩盖伤心。很多人带着防御机制长大成人,并且走入亲密关系。很多人对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不良循环缺少察觉和意识,遇到矛盾缺少寻求和帮助的意识。因此这些人在恋爱中总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分手。他们的恋爱没有过真正双方彼此接纳和理解的深度联结,他们对自我的角色定位因而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ta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日常的规则可循。看似在恋爱,其实是一种假性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压抑了人的情绪、也压抑了人的自我认识,从而就剥夺了这个人真正去和别人联结的可能。在这时,关系中的“我”就可能就会突然有向外寻找新的对象的冲动,突然想跟现男友或女友分手的冲动。但即便是“我”换掉了前男友或前女友,进入了新的恋情,可能还是延续上一个模式,还会对新男友或女友产生害怕和焦虑的感觉。

看下今天我们的这个例子:琳琳从小跟父母不在一起,跟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所以在他内心里有一种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爸爸妈妈不爱我。在这种环境下的她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每次在跟父母沟通无效时,就非常愤怒,“我不要了,还不行”、“我不干了,可以了吧”。带着这种机制进入一种恋爱关系,她其实也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跟自己的恋人来沟通。比如恋人在生气他跟其他异性往来,她觉得不可理喻,然后提出分手。这是一种模式的迁移。“我不跟你谈恋爱了还不行,分手!”。

 

我是乖孩子,做母亲期许的事,取悦母亲,母亲会对我好会在今后的关系中按照设计好的固定脚本来扮讨好的演角色

在我们孩童时期,尤其是婴儿时期,母亲没有陪伴我们,或者很少陪伴我们。这样的孩子会学会取悦,会让你觉得他很乖。我们说婴儿最需要的是母亲,而当ta的母亲不总出现时,婴儿就会意识到如果他想让母亲抱ta、亲吻ta,如果她想让母亲微笑而不是皱眉,温暖而不是冷冰冰,婴儿得学会随和,学会妈妈想让他做的事,于是他开始学会取悦母亲,学会让自己变得可爱。孩子招人喜欢,做母亲期许的事,而后母亲就对他和蔼。这样孩子知道他只有做个乖孩子,母亲才会满意。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学习很好,爱好运动,但他所做的都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赞许或满足。所以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愉悦和满足。这就是很多成功的人自杀的原因,他们的内心的抑郁是隐藏的。他们表面是努力工作,成绩出众,非常成功,但内心迷茫、空虚。只有在唤起母亲或其他人正面回应时,他们才能感到高兴。而对自己的成功没有任何愉悦感。他们行动的意义只在于满足母亲。

琳琳就是这样的,她在咨询室里是个非常棒的孩子,她会很体贴的对咨询师说:“您辛苦了”。她会对咨询师说“您解释的太精彩了”。这种恭维会让咨询师有种感觉愿意给她咨询。虽然来访者看似认为咨询师所说的改变了她的生活,认为咨询师给了他美妙的洞察力,但会发现来访者并没有改变。这个来访者其实在移情,她是在咨询师身上重复早期与母亲的关系。来访者其实不信任咨询师,她是在通过取悦咨询师来控制咨询师,使咨询师不要再攻击他了,不要再像妈妈一样对他冷漠。

如果习惯了这种假性亲密关系,来访者就要要检视自己在每段关系中已经形成的角色及期望的固定模式。比如,你们总是无意识地、但不可避免地,按照设计好的固定脚本来扮演角色。我们已经知道,这并非正常状态,而只是对焦虑的防御机制。但是要知道,焦虑不会因为防御二逃避和消亡的。

所以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危害,你可能就会“冒险”尝试。比如处理一份感情,我们会知道如果延续之前的模式结果必定是失败的结局。所以在我们的感情里可以尝试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觉,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这一定会让你害怕,你体内的预警机制会跳出来,告诉你让他人了解你是危险的,这会让你惊慌和脆弱。然而处理焦虑的方法不是逃避,只能是经历他们。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7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