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实质上是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等)引起的一种介于觉醒与睡眠之间的意识恍惚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在心理治疗方面,催眠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类心理疾病,消除压力、痛苦、忧郁、焦虑等,因为催眠能更快地找出根源问题的所在,而且作用层面在影响力强大的潜意识层面,所以催眠治疗的速度和效果,是一般心理治疗难以比较的,许多曾在普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处经过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个案,经过1到5次的催眠治疗,个案就感觉问题已经解决。
催眠还能调整身心平衡,改正不良生活习惯,解决酗酒、梦游症、自杀倾向、过量饮食、吸烟等问题,改善健康状况。现代人由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的压力、紧张、竞争与忧患意识,饮食不平衡,生活规律失常,以及挫折、失败,情感纠纷等不能在一时得到很好的疏解与解决,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调、行为障碍与次生理症状,催眠对此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只要运用催眠帮助个案找到内心深度的原因,就能帮助个案从心理障碍释放出来,就能使次生理疾病康复。催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催眠在国际心理学界有相当地位,美国最权威的心理学学术组织,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主要成员美国心理学会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第30分会即是社会心理催眠学会 (Society of Psychological Hypnosis) 。
在中国大陆,本土的催眠一直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有苏州大学的马维祥等人进行催眠的研究和应用,但传播范围较小,催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直到2003年开始陆续有台湾的催眠师进入大陆,进行催眠培训教学,其成熟的商业运作,催生了第一波大陆催眠培训热,此后,他们的弟子也开始步入催眠培训行业,催眠培训也随之进入一个竞争的状态,但很多催眠培训师为了给自己的培训课程添加吸引力,为自己的课程想方设法添加各种奇异的标签,甚至不惜再次给催眠披上神秘的面纱,将催眠与气功、灵修等联系起来。更有甚者为了市场招生而互相攻击和谩骂,导致催眠培训市场十分混乱。
2010年以后,很多已站稳脚跟的催眠师开始依据地域或技术流派等成立了相应的催眠行业协会。201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催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张伯源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是孙时进、蒋平、沈健、胡宝伟、荣新奇。程海燕任秘书长,刘东辉任副秘书长。
受获取信息途径的限制,国内很多催眠师水平有限,为此,不少催眠培训机构引入国外资深催眠师来国内授课。2011年,美国催眠师Tom Silver(汤姆·史立福)受邀来大陆授课,其催眠表演及教学视频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大量传播。 2017年7月,致道中和医学研究院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邀请了国际催眠协会ISH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来大陆讲学。
目前国内的催眠行业,以进行催眠培训为主,心理治疗师占培训群体的70%以上。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共有200多家催眠机构,专职催眠师达到1700余人,为各大心理机构服务的兼职催眠师在10000人以上,催眠师群体大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 需求和供给矛盾
目前我国14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而从广义上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理成长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心理障碍患者。
按照美国每100万人中有1000人(1000:1)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比例计算的话,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按照目前咨询师培养的速度,仍有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标准。
催眠是心理咨询的高效工具,可以快速提高咨询效率。北京回龙观医院一位心理医生采用催眠技术,咨询病人数量达到其他同事的5倍以上。在当前的供需矛盾下,催眠将成为多数咨询师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技术。
2、价格-医疗瓶颈
心理咨询在中国没有得到普及的一个原因,就是收费的问题。
(1)心理咨询在劳动部旗下,甚至有许多精神疾病的药物都不包含在医保的报销名单之下,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心理咨询的费用更加不可能,导致普通百姓看不起心理医生,以社交恐惧症为例,咨询时间基本在一年以上,咨询费动辄数万。
(2)在美国目前是商业保险为主的国家,当一个家庭有足够的财力购买一定额度的商业保险,那么他的保险可以提供一定额度的心理咨询费用的报销,家庭只需给出少量的可以承受范围内的资费。如果没有保险,对于美国家庭来说,心理咨询费用也是相当昂贵的。
(3)心理咨询师职业成本较高。心理咨询的继续教育和督导都需要大量的费用,一个整天在思考温饱的咨询师难以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所以很多咨询师都在强调必须收费。
(4)另一方面,底层民众最需要心理服务。很多穷人在受心理疾病的折磨,相当一部分犯罪是因为心理疾病和贫困的复合原因导致,底层民众无法负担心理咨询费用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催眠技术在提高了心理咨询效率的同时,也会节约咨询师的时间和精力。中初级的催眠治疗可以通过音频和催眠道具来进行,能够非常经济地节约咨询成本。催眠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咨询费用,让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到心理服务。
3、培训应用市场混乱
催眠培训和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无门槛、无资质、无规范、无监管“四无”现状,使得催眠市场潜伏了不少隐患和风险。当下我国并无明确的催眠师考核培训制度,也没有国家统一颁发的专门资格认证,大多机构参照欧美国家的一些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来进行相关培训,国内高校的心理学系也没有专门开设催眠课。
计生委的有关负责人员表示,催眠纯粹用语言、音乐、心理量表测定,也不用药,并不在卫生部门的监管范围。只有当心理咨询业务涉及诊疗行为,就需要先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才需要卫生审批。
这就导致了目前催眠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催眠师趁着门槛比较低先进入行业,边积累实践经验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零基础、数天速成的催眠师,是很危险的。
催眠可以称得上是新生事物,过去缺乏相应的从业规范、行业标准、资质认定和市场监管,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催眠市场已经火起来,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迅速将其纳入监管视线,避免长期处于管理真空地带,而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矛盾发生了,再以缺国标、无依据来回应社会的关切。鉴于催眠术更多地涉及情感、精神、意念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有必要严格准入机制,由相关专家、权威人士研究拟订行业准则,职业培训必须纳入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的专业技能培训,彻底改变当下的散乱局面;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取得从业资质和服务资格,杜绝“游医”私下催眠,确保可控、可管、可约束、可追责。切实保护催眠诉求者利益。
4、西方催眠技术亟需本土化
目前国内的催眠技术绝大部分是照搬西方。在西方催眠技术的背后,隐藏着西方的科学主义模式,就是相信逻辑的力量,专注于直接目标较少受到环境的干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锁定出关键的部分,并且精确地解决。从历史上看,有很多西方过来的东西并不适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东方人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理论和技术也不一定适合中国人。
中国古代即有朴素的催眠思想和理论,比西方的现代催眠更适合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特点。对国人而言,心理疾病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的事情,且中国人的戒备心比较强,在一个缺乏信任感的社会里,泄漏自己的秘密往往有安全上的顾虑。中国人往往不善于表达,却很善于忍耐。不到即将崩溃的边缘,不会去求助别人。
因此,催眠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结合传统文化,走一条本土化的道路。
5、催眠行业已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线平台大量涌现
近年,借助移动互联网、政府支持以及专业机构的推广,催眠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进入朝阳时代。由于在线心理咨询、心理学培训平台、APP的大量涌现,催眠行业已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
两年前,全国正式运营,可以实现即时催眠的APP并不多,可以通过在线视频方式学习催眠知识的平台也不多,现在,这样的APP、平台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
采用“催眠”关键词在360应用市场搜索,搜索到183个相关应用,其中五倍深度催眠APP用户已达125万人,催眠大师APP用户,达89万人。
与两年前的各类平台相比,现有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团队的加入。两年前,各个催眠平台还主要是催眠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出于个人爱好而投资、运作,但是现在,各个催眠平台都有专业的运维人员,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融资,且取得一定成绩,说明催眠行业,已正式进入专业投资人的视野,也因为有专业人员的运维,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平。
除APP之外,受在线学习、慕课等移动学习浪潮影响,还出现了大量专业的在线催眠课程学习平台,以及无数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其它大量的心理学网站。
6、社会对催眠的接受度提高,市场需求扩大
两年前,很多催眠机构本身不赢利,催眠师很难养活自己,催眠师工作范围非常窄。现在,催眠师除了心理咨询机构的客户来源外,还可以自己在第三方平台上做推广(壹心理、心理记、心理帮帮),接受来访者咨询,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寻求催眠师的帮助,包括学科教育机构、高科技企业、社工机构以及各类健康类机构。
除心理咨询外,戒烟、瘦身、教育、心灵成长等催眠应用领域也越来越火,这源于传统方式的无效,也得益于通过心理咨询等专业方式所带来的深层次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将催眠技巧引入企业培训,与职业规划、领导力培养相结合,为企业培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也为催眠应用探索新的方向。
7、催眠机构细分市场定位,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运营
对于催眠机构来说,近两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一、各个机构的市场定位越来越细化;二、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人员进入催眠机构,负责催眠机构的运营。
两年前,90%的催眠机构网站宣传的服务项目是相同的,看不任何特色。
现在,虽然很多催眠机构网站的框架可能仍然没变,但是项目已经慢慢集中,开始细化自己的市场定位,有些机构专业做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有些专业做领导力培训、有些专业做身心灵成长、有些专业做亲子教育、有些专业做婚礼家庭等等。
催眠专业机构在运营方面的另一个大的进步,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加入,两年前,各个机构还是那些热爱催眠、擅长催眠的机构创始人负责管理,现在,越来越的机构负责人把管理交给专业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有管理经验的催眠爱好者,开始投资、运营催眠机构,这让更多催眠机构进入良性、专业的运营轨道。
8、越来越多年轻的心理学科班人士加入催眠师队伍
两年前,在活跃的催眠师中,年轻人、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人并不多。很多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硕士、博士,没有什么经验,在催眠行业并不好工作。
通过积累,越来越多的科班人员通过互联网、公益等方式自我锻炼,开始进入催眠行业,也有越来越多留学归来的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博士加入催眠行业。这些科班人员的加入,对催眠师队伍的壮大、专业化以及跟随时代变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年前,市场上活跃的大部分催眠师,都是受益于催眠的其它专业人士,有一定的年龄、经济基础,通过高额的费用学习催眠,因为没有经济压力,所以可以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从事催眠。这批催眠师最大的不足在于,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底蕴不足,只学了心理咨询技巧,对心理咨询历史、理论、心理学其它领域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而且因为年龄相对比较大,对于新技术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现在,再看壹心理等各大平台上催眠师发布的文章,看发布文章、回答问题的催眠师,可以发现大批年经的、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人员在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有很好的专业积累,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写作能力、概念化能力。因为年轻人更擅长用互联网传播自己,因为有科班的积累,对催眠经验的理论化、创建催眠本土理论来讲,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据估计,2017年,国内出版的催眠专业著作不下30余册,这也说明,有不少的催眠师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可以将自己的咨询经验整理成案例集、案例分析,或者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建立本干化的理论。这对于催眠行业来讲,是非常可喜的成就,说明国内催眠师的专业水平,开始慢慢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以上的分析说明,催眠行业已进入“朝阳”时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所以,成立催眠协会可以有效解决催眠行业因发展而带来的问题:
(1)帮助机构与催眠师个人细化市场定位
与两年前相比,很多催眠机构、催眠师都在细化自己的市场定位,但是以目前的市场细分水平来讲,还是远远不够,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催眠机构什么都做,有相当数量的催眠师什么问题都接,这样大而宽的市场定位,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个人的长期发展来讲,都是极不利的,没有哪个机构可以把所有项目都做好,也没有催眠师擅长所有的咨询领域,大而宽的市场定位,只会导致博而不精的结果,最终在各个领域被那些细分市场的机构、催眠师占领。
(2)开发针对具体场景的高效催眠课程
中国的催眠专业发展,以学习国外催眠理论、技巧开始,不是源于国内生活实践,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长期处于学习、领会的水平,而不是针对本土积累创新新方法、新理论。
在应用层面,因为定位不具体、积累不够,方法、技巧和成长课程的内容,都还是以大的理论、方法为主,尤其是课程,没有针对具体生活场景开发系统的方法和系列的课程。
以情绪管理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课程,也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可惜的是,真正做的好、有效的并不多,大都是在各种书里或者培训里抄来的内容,大部分催眠师自己并没有在情绪管理领域有长期的成长经验与研发积累,所以讲的内容也都是泛泛而谈,与学员实际的生活场景有距离,效果并不好。
可以在帮助机构、催眠师个人在选好细分市场定位后,对具体主题、生活场景进行深入积累、研究,开发相应的课程与方法,高度整合资源,让机构、催眠师在未来有竞争力。
(3)结合本土经验进行更多理论创新
近两年,由国内作者著作的催眠专业著作越来越多,内容整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介绍国外催眠流派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本土经验进行重新编辑、解读;一类是分享催眠师的个人咨询案例,整理成案例集或者案例分析;一类是介绍催眠师结合本土经验创立的理论、方法。
第一类基本占到50%,第二类占到40%,第三类占到10%左右,基本上还是以分享国外理论、经验为主,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方法相对比较少。10%的自主创新理论、方法,也基本上有80%是对国外各流派方法的融合,真正能在理论层面进行创新的更少。
成立催眠协会可以更好地团结同行,交流切磋,共同进步。也是针对目前催眠界“流派”丛生,大师乱飞,各自为战,同行相轻的混乱局面,采取的一个具体步骤。成立催眠协会,能够高举科学催眠大大旗,推动催眠事业健康发展。目的是倡导催眠的科学应用和科学推广,为催眠注入科学与学术的灵魂,让催眠永保旺盛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成立催眠协会已经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催眠协会应该打造以下三个平台:
1、 学习平台:与催眠界国内、国外大师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2、 成长平台:与心理研究所、各大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
3、 事业平台:业务范围涉足之广,企业发展速度之快,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不断上升的事业平台。
催眠协会以专业性和公益性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以专业化的理论技术、社会化的服务、规范化的人才队伍为服务宗旨,力争让“催眠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理念深入人心!
催眠协会能够从组织、专业、法律、安全、宣传、技术以及物资等方面都给催眠协会的成员提供足够的支持。能够打造“学校教育+实务教育+行业教育+机构教育+自我教育”的专业培养机制。
催眠协会在传播催眠技术和理念时,不仅具备了学校的功能,让学习者能够通过多方面的机会去学习相关知识,还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实践平台,通过实务教育,教练式督导的方式带领催眠学习者从实践过程中增长学识。另外,还结合行业教育以及机构教育的形式将多元化的催眠知识分解到不同时间与不同环境中,辅之以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催眠知识和技能学习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积极发挥研发中心的优势,及时将实务人才培育过程进行专业总结和提升,使之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催眠师本土化培训体系,为国内催眠机构特别是独立从业的催眠师提供技术支持。
催眠协会将从以下方面开展业务:
1、提供催眠专业人才实训场地;
2、提供催眠师专业督导;
3、提供完善的催眠专业人才培训课程;
4、提供国内外催眠专业人士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5、联合举办催眠普及学习活动;
6、联合举办中国催眠行业研讨会;
7、提供催眠实务技术支持(提供兼职催眠师等);
8、联合研发国内催眠师培训体系及训练系统;
9、联合研发国内催眠师从业伦理标准
10、联合编写催眠师案例经验汇编。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