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例外事件】咨询师透过问话来协助来访者去寻找过去、现在或对未来的假设,问题没有发生时的例外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新故事版本的重要题材。
“他是一个静不下来的孩子。”
据妈妈说,5岁的小文没有一刻是安静的,永远在调皮捣蛋,精力实在太旺盛。
作为大人也累得很,要随时吼着他,收拾“战场”,如果是在外面,还得给被打扰到的他人道歉。
妈妈怀疑他有“多动症”,也担心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咨询师:“孩子什么样子比较让你放心呢?”
“我也知道活泼好动是天性,就是怕他太过头了。如果能有那么一点点时间是可以静得下来的都好啊。”
咨询师:“能够想到什么样具体的场景吗?”
“比如……安静看书,安静拼拼图,安静帮我做点家务……”
妈妈渐渐陷入沉思,又突然睁大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
“对了,有一次我包饺子,他就在旁边安静地看着我:把饺子皮摊在手心,夹一坨肉馅放上去,蘸点儿水在边缘,然后合在一起,捏几个褶。他看得很入迷,眼睛跟着我的步骤走,那个时候,他就挺安静。”
“对了对了,还有,我们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他很安静。”
“听起来他还是会有安静的时刻呢?”
“是哦,只是比较少。好像我专注的时候,他会安静。我眼睛只盯着他的时候,他比较躁动。”
妈妈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小文不是“一刻都静不下来”,而是当妈妈全神贯注地看着小文的时候,会发现比较多的“好动”。
关于“例外事件”的对话,开启了妈妈看待小文的新视角,“安静的小文”也越来越能被妈妈发现,对他“多动”、“不讨人喜欢”的担心也减少了。
标签有它好用的地方,帮助我们快速做判断。但标签也有他局限的地方,容易让我们忽视标签以外的重要信息。
例外事件,就是把人们从绝对化的、容易产生消极认同的标签里拯救出来,看到更完整、更丰富的人性。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