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是一个小社会,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
在网络世界得到了加倍的补偿,这是沉迷的重要原因
所以,怎么了解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和现实中得不到抒发的情绪,才是把网瘾根除的关键
谈到需求,看一下,孩子有哪些需求,还有,这些需求对应的,是些什么应用程序或者游戏
1、社会化的需求:如社交,自由的活动,认同感还有被尊重被肯定的需求
对应的有:即时通讯的工具,角色扮演类游戏,自拍,演绎类的手机应用,通过和自己认定的朋友交流获取社交满足,通过游戏中角色的完美,得到认同感,通过有评价评分系统的应用,获得被尊重的感觉。
2、娱乐休闲的需求:玩休闲的游戏,到社交类、购物类网站闲逛
3、学习和增长见识的需求:知识站点,网络文章,各种工具类的手机应用等
4、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的需求:游戏中角色的扮演,尤其是成为高分玩家后的满足感
孩子的想法:
1、过度的使用电子产品,孩子也会产生后悔、自责、和愧疚感,身体也会感到疲倦,意识也会感到迟钝
2、有度的使用电子产品,他们会感到各种需求被满足,情绪得到缓解,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
3、年级越大,年龄越大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控制力越强,但如果他们自小的需求不被满足,情绪被压抑,和父母出现的隔阂越深,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便会越长。
他们并不是没有觉知,并不是没有想法,他们也知道其中的危害,只是缺乏一种自觉能力。
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发展出自觉的能力,而不是跟他们讲很多大道理,或者使用各种的禁止与惩罚。
血一般的例子:
1、如果我爱惜自己,那便是向父母的投降和妥协,我要用自毁的方式,和父母决战到底
我接触到一个案例,表面看就是放不下手机,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她一直觉得自己自控力需要提升,但就是无法做到,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她从小就痛恨父母定下的各种规则,内在极其反叛,父母告诉她要早睡早起的,告诉她玩手机的害处,但由于其对父母已经产生抵抗情感,以至于,只要是父母说的,就不做,而且反过来做,不然,就是对父母投降了,以自己的身体变坏来抵抗,还是无意识的。悲哀吧
2、我沉迷的不是手机,我只是睡不着觉
另一个个案,父母想帮孩子戒掉网瘾,说孩子总是不睡觉,每天凌晨都在玩游戏,看着和上面的案例很像,但其实原因完全不同,最后了解到,孩子是一闭上眼就有幻觉,出现妖魔鬼怪各种恐怖的东西,所以他不敢闭眼,只能不断玩游戏消耗自己的精力,直到晕倒过去才算睡了,再根本点的原因,这孩子母亲是未婚先孕,并且父母感情不稳定,在他出生前就有想过无数次放弃他,出生后也照顾不周,几个月大就做了留守儿童,到4岁的时候就分床睡,可以得知,这个孩子从怀胎期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成年后怕黑,闭上眼便是妖魔鬼怪,才导致这种“网瘾”,悲哀吧。
家长的想法:
1、沉默电子产品有害身体,不利学习,而且还会感染不良风气和情绪,如:游戏更易引发暴力倾向
2、家长觉得要跟孩子讲道理,而很多时候却没发现孩子真实的需求和想法,也没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
而家长们不知道的事实是,孩子自己也有觉知,孩子在网络世界中,能释放掉一部分情绪,能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孩子的暴力也是现实中在家庭的气氛中习得的,过度的灌输电子产品的负面信息,反而会令孩子更加压抑,或者形成自责,懊恼,后悔的情感,也会因父母的不理解不认同,变得自卑与怯弱。
例子:孩子自己有觉知力,家长差点酿成大错
我自己女儿的例子,7岁那年,我和她妈妈都比较忙,就把她安置在爷爷奶奶家小住几天,正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就接到了爷爷的电话,说孙女嚷着要离开,说奶奶阻止她玩ipad,她不喜欢奶奶了,不要待在爷爷奶奶家了,必须让我们马上接她回家,我当时听到就极其烦躁,生气,因为女儿不懂事,打乱了我的计划,还要折返浪费时间,对她感到失望极了,来之前说了那么多都白费了,当时脑里想了N种责备她惩罚她的方法,还有怎么和她说道理,各种…… 但回到爷爷奶奶家,我一种都使不出来,因为女儿一进门就哭着对我说:“请把ipad拿走,我觉得它就像毒品,在害我,我控制不住自己,你们可不可以把它拿走,我就可以在爷爷奶奶这里安心住下了”,啊,女儿的表现让我震惊了,想着N种的责备和N种的道理,完全用不上,而且更令我惊奇的是,7岁孩子的觉知力,她能觉知到自己控制力不足,觉知到电子产品的危害,我真的小看她了,这个例子使我看到一点,首先发展孩子的觉知力,比大人说教重要得多。
总结:
除了父母需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不要否定,打压,要理解,同理外,在生活中还要和孩子温柔的相处,更多的时间陪伴和沟通,还要协助孩子发展出自我觉察的能力,自我觉察包括三个方面:身体、思维、情感世界的觉知力。
例如:
1、提醒孩子,已经玩了30分钟了,眼睛累不累啊,口渴不口渴啊?
2、这游戏玩得开心不开心啊?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
3、你在游戏中学到些什么道理啊?那,回到学校,可以怎么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
类似的带着好奇的发问,让孩子从游戏中,重回自己对自己的觉察,温柔的,不带评判和指责的,只是好奇的,不带操控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接触,并把孩子带到自我觉察的区间。这才是有效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根本方法。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