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救救被父母绑架的孩子们
2016-08-01   2793次阅读   12个赞

袁进安

汉中 2016年5月

有位女同学哭着跑进咨询室,愤怒和痛苦就像决堤的坝:我不想活了,他们整天像魔鬼一样跟着我,不是电话就是回家的唠叨,不让和男同学交往,不让吃零食,不让嬉皮笑脸……回家就是吵架,违抗就是棍棒……我真想离家出走。

听完了整整10分钟的述说后慢慢平静了,该同学表现出紧张焦虑、被干涉和被控制、无法平静的愤怒和退避。我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后做了一下反思,觉得从小父母管教严格的家庭,孩子个性会被套上无形的枷锁,胆小,自卑,好胜心强,退缩,耐挫力降低。这样家庭的孩子可想而知,长大后就是一样的传递家庭能量,代代不息,可悲可怕吗?

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说出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强化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毋庸置疑,童年成长环境,都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一个人现在是什么模样,和过去必有关联。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中“多代传递”的概念,父母一代的相处模式、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以及焦虑情感,可能会一代代延续下去。与原生家庭融合程度太高的孩子,往往无法顺利分化出去,即便能够与父母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甚至暗暗发誓要与父母划清界限,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却往往无法如愿,从而造成心理暗伤。

为什么呢?

孩子的成长是连接在家庭系统中的爱和责任中的。而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出在爱和责任的简单粗暴捆绑上。表现在多个方面:

1.按照我说的去做。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我就得管你。学习、生活工作前途……都得按我的要求去做。

2.爱就是一种完美私欲。有两种表现较多,优秀的父母总是按照优秀模式与孩子相比,孩子各种表现必须符合家长期望。有一个北京某大学教授的女儿,曾经遭受这样的苛刻后不幸跳楼了;另外一种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家庭,愿孩子将来有出息,超过自己,也经常遭受严厉粗暴的的管教模式。在此说明,并非我不赞成让孩子优秀的观点,只是想说,孩子是独立的,发展的个体,不应该是父母的完美克隆产品!

3.用横加干涉代替爱。记得在学习家庭排列课程中海灵格曾说过: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就是让孩子去死。我领会的不是很深,但是认为父母横加干涉无外乎就是表达一种爱而已,只是没有尊重原生家庭中爱和责任的合理流动,将孩子画地为牢,拔苗助长了。

4.舍不得表扬。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自己孩子总是觉得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别的孩子优秀,即使孩子考试成绩涨了几十分,还在问他们第一名考了多少分。孩子在幼年时期会自然接受父母以及抚养人给予的判定和评价,并把他们内化为自我评定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儿童时期,也就是说青春期前发病还是少数,当然也有孩子刚进学校,某些老师的评价和强制性要求也会让他们不得不遵从而导致发病。其中强迫症大部分与此有关联。

危害:

当爱始终和责任捆绑在一起时,高浓度的爱无法匹配逐渐弱化的责任,由此产生的行为可能会无法适应孩子的需求。

既然是爱,孩子为何要叛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必然的,但是成长中种种纠结变成仇恨进入潜意识又不被化解,矛盾于是就表现出来了。违拗、叛逆、神经质。进一步影响到行为偏差,比如厌学、逃课、顶撞、违纪……很多人可能认为是学校教育出问题了,那么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呢?

建议:

学习。在发达国家中家长是要培训后上岗的,而我国家长是无证上岗的。如何爱,如何教育,亲子关系,家庭系统等都需要家长充分学习。爱孩子却无法走近孩子的心灵,无法将自己的爱有效地传递给孩子,付出的是爱而回收的却是仇恨,这是人世间最痛苦的感受了。我一直倡导做“学习型父母”,与其将孩子交给这个专家那个医生去“辅导、咨询、治疗”,不如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辅导孩子的理论和技能,用爱心,更要用智慧来陪伴孩子成长。

接纳。接纳孩子,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需要宽广的胸怀。每每看到生活中某些大人在大声地训斥孩子,而很少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一些事情。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如果静下心来问一问,孩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我们意识到在家庭中的僵化模式时,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个微小的改变,然后看看这个改变带来了什么。当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整个家庭都会有新的体验。

表扬与鼓励。“鱼儿要捧,孩子要哄”教育孩子不要把注意力老放在其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难,你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对孩子不要总是说“你行吗?”“你能做好吗?”之类的话,而要说“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当我们相信他时,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看到希望。变批评为肯定,变责难为赏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赞赏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自不必说,但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有时会比语言赞扬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善意的微笑,也会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鼓励。

陪伴是最好的途径。

教育界一致认为,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环境,而不是孩子生活的主导,这样的陪伴中,成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状态非常放松、喜悦,孩子吸收了这种状态也会非常放松喜悦,同时,成人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光是这两点,就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了。当孩子知道有一部分变化的自主权、选择权永远是在自己手里,也就不会将导致家庭模式僵化、延续的责任全部推给父母,而尝试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家长的困惑是因为把爱捆绑给了孩子,孩子的困惑是失去了快乐。最终还是希望更多家庭认识到这个问题,让爱和责任合理流动在家庭系统,孩子也就获救了。

(我是汉中心理咨询师)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