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你的教育方式正在给孩子打下渣地基
2019-09-12   1207次阅读   8个赞

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你的教育方式正在给孩子打下渣地基

1

中国人喜欢给自己人进行群体分类,老的如广场舞大妈,小的如熊孩子

曾经有熊孩子猛推孕妇这一新闻刷爆朋友圈后,熊孩子这一群体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打是根本不解恨。

猛推孕妇的孩子事后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流产

不管他是不以为意地说,还是毫无愧疚地说,我们都无法确定当时他的想法和态度,但仅从这句话本身,就可以得出:

这个熊孩子背后必定有熊父母。

能说出这样毫无同理心的话,只能说明他是这样被对待长大的。甚至可能他与父母的情感联结是断裂的。

如果他没有被父母理解过对世界的好奇,如果他没有一双手温柔地领着他走进社会,如果他没有体验过被倾听、被看见,又怎么能指望他去理解他人?

看到电视上有这样的画面,就想在生活中实践,这个熊孩子,在想象和现实面前严重混乱,缺乏明显的是非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所以才会用行动去试探。

熊父母在为孩子树立规则方面的缺失,结果就是暴力成为唯一能制止熊孩子的语言

这个孩子年仅14岁,已经看了这样的电视镜头,不难想象电视已经陪伴他度过多少时间。

他不仅仅是缺乏父母的倾听和管教,甚至很有可能父母在他的生活中是缺席的。

有这样的熊父母,怎么能指望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2

熊父母是让孩子人生的地基建立在不成形的渣滓上,还有一类父母,也是在孩子纯白的画布上胡乱涂画。

小区里,我带着刚一岁的孩子做滑梯,刚要下来时,有个四五岁的男孩要从下往上爬,我对他说:

弟弟先做上去的,你让他滑下来,然后你再玩好吗?

小男孩看了我一眼,依然奋力从滑梯下方往上冲锋。

他的妈妈在旁边的凳子上坐着,见状大声呵斥:小Q,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弟弟先上来的,你不懂得先来后到吗?

对妈妈的呵斥,小男孩似乎习以为然,并没有离开滑梯。

妈妈继续斥责:你再这样,一会我就不带你去超市了。今天你想买新玩具也不给你买了。

小男孩看了妈妈一眼,但是并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妈妈也只是坐在那里,并没有站起来,威胁似乎并不具有力量。

我的孩子不理解这样的场面,也不想再滑滑梯,于是我就抱着他离开,已经走出去十来米远,依然能听到妈妈远远地坐着骂孩子:你没看到小弟弟已经被你吓走了吗?你这样做对吗......

这个孩子显然很清楚,妈妈地管教只是说说而已,超市还会去,新玩具还会有,所有的威胁根本不会实现。

孩子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即使妈妈对我大吼大叫,我仍然可以得到我想要的

那有很大可能是从很久以前,妈妈已经开始大吼大叫,所以现在孩子的耳朵才像被塞住一样,再大的声音也是如微风一般轻轻吹过。

我能看到妈妈脸上的烦躁和挫败,但是才这个年纪,你的话对孩子已经没有影响力,你应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

 

3

为什么现在熊孩子无法无天的新闻会那么多?

这反映出有那么多的家庭,在孩子规则教育方面的缺乏

家长不做的事情,扔到社会上来解决,被人民群众以暴制暴

对熊孩子的影响只能是:被打倒畏缩、胆小;或者以更加暴力的方式对待他眼里的弱者。

如果熊孩子接受了自己是熊孩子,那么我们的贴标签,将变成他们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就会得到什么。

他们会将自己变成自己认为的那个样子。

家长要去注意分辨,什么样的事情孩子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坚决不可以?

并且要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规则的界限到底在哪里,要让孩子体验到,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会坚决贯彻到底,不会因为他一时的哭闹妥协。

父母是孩子的航向标,你是否有清晰的规则,你会因为什么情况妥协,他全都看在眼里。

归根到底,做父母修炼的是自己,把自己做好,孩子人生的地基,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参照样本。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