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现阶段有无研究出大脑专注力时长的证据?

来源:壹点灵2022-06-10 10:293925人浏览

摘要:现阶段有无研究出大脑专注力时长的证据?注意力的能力这一点和智力很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不错的开发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各国教育界都很关注青少年的注意力训练。

  这个问题下,我们就只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不涉及太多个人案例。

  先说结论:现阶段有研究出大脑专注力时长的证据,但由于注意力问题是影响因素很多的体系性问题,因此这些证据并不算完善。

  首先,我们要了解注意力跨度(Attention span)这个概念,注意力跨度是指在分心之前专注于一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1]

  注意力分为短期(瞬时)注意力(Transient attention)和持续性注意力(Selective sustained attention)两种,短期注意力的跨度在心理学界争议很大,但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持续性注意力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还是蛮多的。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注意力跨度是能够重复专注在同一件事物上的,相当于叠buff,时间快到了再叠一个,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和青年每日对单一事物的注意力时长可以高达5-6个小时[2],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超过5小时的电影,因为观众真的坐不住……

  针对未成年群体也有不少注意力跨度的研究,发展心理学中,未成年群体(18岁以下)的注意力跨度(单次)如下所示:

  2岁:4到6分钟

  4 岁:8 到 12 分钟

  6岁:12到18分钟

  8 岁:16 到 24 分钟

  10岁:20到30分钟

  12 岁:24 到 36 分钟

  14 岁:28 到 42 分钟

  16 岁:32 至 48 分钟

  可以明显发现,未成年群体的注意力跨度随年龄增长。

  在一项由 10,430 名 10 至 70 岁的男性和女性组成的研究中,观察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的注意力时间,实验人员持续追踪这些参与者长达七个月,发现注意力的增长一直持续到40岁达到注意力跨度时长的顶峰,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重复关注的能力也越来越强,40岁之后则会慢慢下降。[3][4]

  以上便是关于注意力跨度的平均值,在这方面是有一个比较可量化的数据体系,但是!注意力相关的影响因素也不少,因此导致确切的注意力时长在不同个体,环境,情绪氛围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差异。

  一项针对 2600 名儿童的研究发现,过早接触电视(大约 2 岁)与后来出现的注意力问题有关,例如 7 岁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杂乱无章和注意力不集中。[5][6]

  当然电视和注意力之间只有相关性,不能表明过早看电视会导致注意力发展问题,其他一些变量,例如教育方式,神经科学影响等也会存在。

  此外,一项研究检查了儿童在学龄前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与后来的学业成绩和大学毕业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早期技能对于预测以后发展路径的重要性。

  例如,在正规学校就读但无法集中注意力、记住指令和表现出自控能力的孩子在小学和整个高中阶段都比较困难。

  研究发现,在控制了 7 岁时的成绩水平、收养状态、儿童词汇技能、性别和母亲教育水平后,4 岁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显着预测了 21 岁时的数学和阅读成绩。[7]

  上述这些未成年阶段对注意力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注意力的能力这一点和智力很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不错的开发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各国教育界都很关注青少年的注意力训练。

  除此之外,我们的注意力是由三个起始阶段组成,分别是:

  1.引起警觉(保持意识)--alertness (maintaining awareness)

  2.定向(感官确定信息接收)--orientation (information from sensory input)

  3.执行控制(解决问题)--executive control (resolving conflict)[8]

  举例来说,我们临下班两个小时突然意识到还有工作忘记完成,这就是1.引起警觉。之后,我们发现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完成一部视频的审核,这时就是2.定向,确定视频审核需要视觉和逻辑思维的参与。接下来便是完成手上的工作,也就是3.执行控制,于是我们就会进入注意力专注的阶段。

  那么,在引起警觉阶段时,我们的负面情绪严重,或是定向时缺少聚光灯效应(人们在关注一件事情时,视觉会先捕捉大场景,再聚焦于细节进行专注活动,视觉信息过于琐碎或缺少突出点会影响聚光灯效应,进而影响专注程度和时长)[9],亦或者在执行阶段压力过大,情绪起伏过大,干扰物过多等,都会影响我们注意力的专注程度与时长。

  关于正念,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只是四天的正念冥想训练也可以显着改善视觉空间处理、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10][11]

  然而,关于正念对注意力控制的影响并不明显。

  实验人员曾经让参与者在为期 8 周的正念减压课程 (MBSR) 之前和之后完成一系列持续关注、抑制、转换和物体检测的任务。结果发现参与者在注意力表现上没有明显区别。[12]

  最后,关于问题描述中的心流(Flow),心理学家发现心流的确与注意力有相关性,在类似自闭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等对注意力影响明显的心理障碍面前,心流状态很少出现。[13]

  对于心理健康者来说,心流往往不会受注意力影响太多,对心流影响更多的是三个必要条件:

  1.明确的目标

  2.即时的反馈

  3.挑战性与技能间的平衡

  这三点中,1指的是心流产生的目的要明确,任务的目的清晰,2是要在行动进行时实时收到正反馈,3则是任务的挑战性对自身能力来讲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做到得心应手最好。[14]

  因此,心流更多出现于艺术创作与与娱乐领域,例如电子游戏,绘画,雕塑,设计,音乐演奏,写作等。

  这三点的满足程度如何,个人的意愿与兴趣如何才是心流持续时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这三点满足程度不高,那么心流的效果与时长也会受到影响。

  作者:edamame

       参考:

  1.^Beger R (2018). Present-Day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A Practice-Oriented, State-of-the-Art Guide. Singapore: Springer. p. 18. ISBN 978-981-13-0401-9.

  2.^Cornish D, Dukette D (2009). The Essential 20: Twenty Components of an Excellent Health Care Team. Pittsburgh, PA: RoseDog Books. pp. 72–73. ISBN 978-1-4349-9555-1. OCLC 721335045.

  3.^"Normal Attention Span Expectations By Age". www.brainbalancecenters.com. Retrieved 2022-03-30.

  4.^Fortenbaugh FC, DeGutis J, Germine L, Wilmer JB, Grosso M, Russo K, Esterman M (September 2015). "Sustained Atten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in a Sample of 10,000: Dissociating Ability and Strateg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9): 1497–1510. doi:10.1177/0956797615594896. PMC 4567490. PMID 26253551.

  5.^Christakis DA, Zimmerman FJ, DiGiuseppe DL, McCarty CA (April 2004). "Early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attentional problems in children". Pediatrics. 113 (4): 708–713. CiteSeerX 10.1.1.554.172.

  6.^"How TV can 'rewire' brains of tiny tots". The Washington Times. 18 April 2004. Retrieved 23 October 2008.

  7.^McClelland MM, Acock AC, Piccinin A, Rhea SA, Stallings MC (April 2013). "Relations between Preschool Attention Span-Persistence and Age 25 Educational Outcom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8 (2): 314–324. doi:10.1016/j.ecresq.2012.07.008. PMC 3610761. PMID 23543916.

  8.^Posner, M. I.; Petersen, S. E. (1990). "The atten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rain".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13: 25–42. doi:10.1146/annurev.ne.13.030190.000325. PMID 2183676.

  9.^Eriksen CW, Hoffman JE (1972).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ive encoding from visual display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12 (2B): 201–4. doi:10.3758/BF03212870.

  10.^Chiesa, A.; Serretti, A. (27 November 2009).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eurob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0 (8): 1239–1252. doi:10.1017/S0033291709991747. PMID 19941676. S2CID 5818378.

  11.^Zeidan, Fadel; Johnson, Susan K.; Diamond, Bruce J.; David, Zhanna; Goolkasian, Paula (1 June 2010).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mproves cognition: Evidence of brief mental training".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9 (2): 597–605. doi:10.1016/j.concog.2010.03.014. PMID 20363650. S2CID 17661562.

  12.^Anderson, N.; Lau, M.; Segal, Z.; Bishop, S. (2007).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14 (6): 449–463. doi:10.1002/cpp.544.

  13.^Ashinoff, Brandon K.; Abu-Akel, Ahmad (2021-02-01). "Hyperfocus: the forgotten frontier of attentio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85 (1): 1–19. doi:10.1007/s00426-019-01245-8. ISSN 1430-2772. PMC 7851038. PMID 31541305.

  14.^Csikszentmihályi M, Abuhamdeh S, Nakamura J (2005). "Flow". In Elliot A (ed.).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pp. 598–698.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热门资讯

什么叫矫情 矫情是什么意思?

社会热点 · 2019-04-2680346浏览

为什么现在许多男的都有大男子主义?

社会热点 · 2022-02-2366282浏览

一个牙医的良心忠告你记住了吗?

社会热点 · 2019-04-1557464浏览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