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王思聪一个差评又上热搜,撕开7700万成年人的伪装
2019-10-23   3635次阅读   18个赞

作者 | 公公

你是谁,应该由你自己定义。

 

01.

 

前几天,“国民老公”王思聪再一次登上了热搜。

 

他在成都花15000吃了一顿日料,结果给出了1星差评,并称这是最近一两年吃过的最难吃的日料,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有网友称自己因为王思聪的差评,特意去翻阅了这家店的精选点评,发现了特别可笑的事情:

 

这个店铺除了王思聪朴素的吐槽外,其余的都是一些戏精点评:有长篇大论的美食家,吟诗一首的文艺青年以及图片精美到爆的装逼犯等等,像极了童话里穿着新衣的皇帝。

 

而王思聪的差评不仅将这家店皇帝的新衣扯得干干净净,同时也扯开了亿万成年人的伪装。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代写朋友圈竟成了一门盈利的生意,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线定制表白、祝福、微商广告等朋友圈配文,还有自称朋友圈配文砖家的人在线授课,布置作业,指导你发出一条出彩的朋友圈。

 

 

这与前几天的热搜“朋友圈装修”如出一辙。

 

一条高赞评论戳了众多网友的心:

 

“多看点书不比买这种东西有用?有这钱买排骨吃,它不香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朋友圈的属性不再是单纯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活成一个在别人眼里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成功的人。



02.

 

心理学上把这种社会现象叫做身份焦虑。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常常会为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而产生担忧。

 

在他人眼里,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

 

我表妹给我分享过一个关于她室友的故事。

 

当时她刚上大一,大家用的都是悦诗风吟这种不太贵的化妆品。

 

但是她的那个室友,就与众不同,她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不化个精致的美妆,绝对不会走出寝室半步。

 

平时呢,也都会用SK-2,CPB这种国际大品牌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并且还会时不时地把专柜的小样分享给室友们。

 

所有人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是怎样富裕的家庭,才能养出如此精致的女生?

 

可惜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她的人设就崩了。她开始到处借钱,蹭吃蹭喝,几乎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被她“占过便宜”。随后,校园里更是传出了她的裸照。

 

原来,她为了买这些奢侈的护肤品,不仅家长给的一学期的生活费一个月就花得精光。

 

更是开通了不计其数的信用卡,小额贷款,拆了东墙补西墙,利息越来越多,最终父母东拼西凑地帮她还上了这笔钱。

 

现在,像这样陷入裸贷的女孩子似乎越来越多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富人,她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项社会调查指出,21.89%的受访白领是负债的状态。“月光、穷忙、无存款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想要健身,就一定要去健身房办个年卡;

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一天一张,一点都不心疼;

朋友圈光鲜靓丽,口袋空空如也

……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曾经点评过这种现象:

 

 

“曾经的高配成了今天的标配。

 

什么毕业三年,月薪三万、婚前有车有房、少年成名赚大钱等等被无限放大。

 

似乎没有这些,你就不配活、不配婚、不配有女人或者男人、不配过体面生活,永远无法摆脱失败者的标签。”

 

现实有多惨淡,期望就会有多强烈。

 

03.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经在电视上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在咨询时,有一个来访者说她在三年的时间里,被感情骗子骗了十几万。

 

在跟这个女人谈了几次之后,我有了一个很深的感触:

 

“我在想如果我是她,在死之前回顾我自己一生的时候,我最感谢的将会是这个骗子。”

 

因为这个女人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酒店,穿过的最舒服的衣服,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以及体验到被关怀、被关爱,被别人夸奖的感受,都只有在被骗的这个时候。

 

而除此之外,她的人生一塌糊涂。

 

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她周围的所有人都没有给过她认可和夸奖。”

 

在心理动力学中,爱是心理活动的来源。缺乏爱的人,极易形成虚假的自恋模式。

 

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自恋包括虚体自恋和实体自恋两种。

 

其中,实体自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康的自恋。

 

它的根源是爱。这种自我价值感不会因为外在的条件受到损害。

 

而虚体自恋,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

 

“我要获得所有人的爱,我要获得朋友圈的爱。”

 

它的根源是条件。美貌、金钱、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态等都是她想要炫耀的东西。但这种自我价值感随着外在条件变差,很容易受到它的损害。

 

如果在现实中,你没有获得过周围人的爱,那么,你就极有可能形成虚体自恋,从而热衷于追求一些外在的条件和身份,去掩饰内心深处的焦虑和脆弱。

 

人对身份的心理渴望,往往源于我们“被爱”的需要。

 

04.

 

那么,我们该如何如何缓解身份焦虑呢?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避免让外在的成就来完全定义自我,同时也要拿出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文版序言中写道:“现今,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我们每时每刻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

 

我们会为了别人家孩子的优异成绩而情绪低落;

 

也会为了成功人士的优秀而寝食难安。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过得比你好,也总有人过得不如你。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得到社会关注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可以被认同,即使不被认同,也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存在。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

 

成人世界的关注是有条件的。

 

美貌、金钱、高社会地位……这些外界条件都将会是我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这些都不该是你向命运妥协的理由。

 

你是谁,应该由你自己定义。

 

最后,借用李诞的一句话:“人间不值得”。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注定会消失。

 

点个,愿你不要为了别人的想法,而迷失了自己。

 

-  END  -

 

想要看更多,还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
“ yidianling0 ”哦~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