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郭敬明:我好“疼”
2019-10-30   2476次阅读   11个赞

作者 | 公公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

 

01.

 

“我不是一个太能受到表扬的人。”

 

在热播的综艺《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含泪说出了这句话。

 

事情的起因是在节目里,陈凯歌毫不吝惜地夸赞金靖和李滨这段《亲爱的》演得好,其中一个停顿的细节处理得很到位。而这个细节正是郭敬明在导戏时着重强调的。

 

 

“因为我很少受到表扬,我有时候不知道,我帮他们做的处理,对不对?我怕影响他们,因为他们是很好的演员。然而,我反倒让他们不好了。”

 

郭敬明的一番话不禁让我们感到有些心疼。

 

微博评论区有一个高赞评论是这样写的:

 

“小时代到现在已经七年了,郭敬明一直被骂,现在终于有大导演肯定他了,情绪绷不住很正常吧。”

 

从2003年的作品《幻城》开始,到《梦里》,再到后来的《小时代》,郭敬明的每部作品都被称为烂剧,他自己也陷入抄袭门,被大众所唾弃。

 

一个从来没被认可过的人,是多么渴望别人的一句赞美。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克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

 

02.

 

对称赞的渴望,源于我们被认可、被尊重的精神需求。

 

“这两天被人夸了才突然觉得,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被人夸是什么时候了。”

 

前段时间,淘宝上兴起了名为“夸夸群”的服务,勾起了众多网友的好奇心。你只要花88块钱进入这个群,输入你的基本需求,就可以每天收到15个精准的“夸夸”短信。

 

作家马家辉曾经在综艺节目中分享了自己曾经加入“夸夸群”的经历:

 

“每天收到15个“夸夸”短信之后,我的成就感真的高了很多,小说也写得特别快。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夸奖。

 

小时候,我们热衷于班级里的“小红花”评比,是为了老师的那一句“你真棒”;

 

赛场上,我们争先恐后,不断地超越自己,是为了父母的那一句“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结婚后,我们加班到深夜努力证明自己,是为了老婆的那句“老公,你真是我的骄傲”。

……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并且它们是从低到高逐级满足的。

 

其中,尊重需求,顾名思义,它是我们想被人承认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夸奖。

 

它处于需求层次的第四能级上,因此,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也就是满足最高能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首先满足自己的尊重需求。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的尊重需求越强烈,就越想要得到别人的称赞。

 

03.

 

对称赞的渴望,源于我们内心的不确定。

 

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潜藏着深深的不确定。

 

我们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遇见一个爱自己的伴侣;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达到我们期望的结果

……

 

我们时常在这种不确定的声音下开始焦虑,怀疑自己:

 

“究竟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过好这一生?”

 

这个时候,或许只有别人的期望和赞美才能让我们从这种内心的不确定中走出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一个古老的心理学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它的大致意思是说,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针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做了一个预测孩子未来发展的纵向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八个月后的智力测验中,被抽中的孩子成绩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

 

罗森塔尔认为教师态度的转变是促使孩子成绩进步的重要因素。老师对学生的偏爱和赞赏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由此可见,他人的期待会给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消极的期待使我们懦弱;而积极的期待会带给我们追求自我的勇气。

 

04.

 

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被认可、被尊重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赞美其实是一件挺奢侈的事儿。

 

能被人赞美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来说,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1.首先,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很重要。

 

兴趣爱好会令我们投注自己的心和力,保持专注并乐在其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意味着他比没有爱好的人,有一个更强有力的内在支持系统。

 

而这种内在支持系统源于自我,也就是说它不需要其他人的参与就可以给予自己一定的信心和心理动力。因此,它相比于社会支持系统来说,就会更加稳定。

 

2.请不要把事情的结果看得太重要。

 

有时候,我们内心的不确定是因为我们的结果导向。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于是我们开始惧怕自己所做的选择,盲目地去追求别人的肯定。

 

其实,如果我们开始学着,在事情的一开始不那么在意结果的好坏,而是享受其中的过程。

 

你会发现你的心并没有那么浮躁,也不会在意别人的夸奖或者贬损了。

 

因为,你早已潜移默化地在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成长蜕变。

 

有人说,赞美是人一切动力的来源。

 

但在我看来,即使我们没有在赞美声中长大,即使我们所做的事并没有时时刻刻被人肯定,也请你不要把事情的结果看得太重,就此向生活妥协。

 

点个,即使没人赞美,也别向世界妥协。

 

-  END  -

 

想要看更多,还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
“ yidianling0 ”哦~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